作为一名肿瘤医生,我来简要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回顾一个典型案例。很久以前,我还是一个小主治医生,病房接诊了一名50多岁的男性肺癌病人。病人的主诉就是发热,每天下午或晚上高烧,最高超过40度,但是原因不十分明确,难以用肿瘤、感染、药物等因素来解释。院内会诊多次,中西医各种方法用遍,无法解决。我还亲自带着病人到协和、北大等医院找权威专家会诊,依然是病因不明,治疗效果不显。病人逐步出现晚期肿瘤全身衰竭的情况,一个多月后就去世了。这病人是运动员的体格,虽然最后消瘦明显,但临终抢救做心外按压时,胸廓依然坚挺,根本就按不下去……此后每当回忆这个病人的治疗经过,大家总感觉有点缺憾。
虽然肿瘤属于难治性疾病,但总是有些病人的治疗效果没有达到常人的预期,难免令人产生诸如“刚查出肿瘤很快就走了”,“得了肿瘤治疗和不治没太大差别”等想法,我想这主要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因素。
1、疾病因素。肿瘤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不同类型的肿瘤的恶性程度、播散速度、侵袭能力、对于治疗的效果可以悬殊很大。例如胰腺癌属于恶性程度很高,发展快的肿瘤。而绝大多数的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发展相对较慢,即便是晚期也可以维持很长时间,又称为“懒癌”。此外,即使同一种肿瘤里不同病理类型和分化的病人,预后也不一样。例如肺癌里面的小细胞型分化差,恶性程度高,发展和播散速度明显超过肺腺癌和鳞癌。小细胞肺癌患者如果不治疗的自然生存期只有2-3个月。
2、病人(宿主)因素。患有肿瘤病人的身体状况各不相同,每个人的体质、营养、心理状态(影响到对疾病的认知和依从性)是否有合并症(例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乃至经济条件都不相同,因此对于治疗的承受能力和治疗反应效果也就各不相同了。
3、治疗因素
肿瘤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单一的手术、药物治疗、放疗就能够很好解决。需要在充分评估病情的基础上,通过多学科协同来实现让患者的临床获益最大化,包括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转移风险,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等。因此,能得到专业性的规范化诊疗无疑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前提和保障。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除了关注肿瘤本身治疗以外,肿瘤患者合并症或并发症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有些病人并非由于肿瘤直接致命,而是因为并发症或合并症。曾经会诊过一例肝癌病人,介入治疗效果很好,肿瘤明显缩小,但出院后因为吃硬食(烧饼)引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抢救不及而病故。
因此,影响肿瘤病人生存期的因素很多,切不可因为个别病人疗效的不理想而对治疗产生消极、悲观的态度。面对疾病的时候,科学防治、正视困难、接受挑战是正确的选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