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1~5岁的幼儿与学龄前孩童。
一般涉及以下内容:
(1)自己动手的习惯。尽早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主性,还有助于开发智力。
(2)定时就餐的习惯。给孩子定时开饭,让孩子每天都能按时就餐。
(3)讲究卫生的习惯。教会孩子做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4)注意力集中的习惯。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也不要边吃边看电视或看书。
(5)细嚼慢咽的习惯。每餐吃饭的持续时间宜为20~30分钟,不要让孩子吃得过快。
(6)平衡饮食的习惯。不能让孩子遇到好吃的时暴饮暴食,这样不仅会引发肠胃疾病,还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心理。
(7)礼貌用餐的习惯。比如,口中有食物时不要说话;不要持筷子指指点点和在菜盘里扒来扒去;打喷嚏和咳嗽时,要用餐巾或手帕掩着嘴,把头远离餐桌等。
列举学前儿童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至少3种),结合幼儿园工作论述如何培养学前儿?
1、挑食。
2、吃不完,剩饭碗。
3、吃饭说话。
写作思路:通过对于幼儿饮食不良习惯的分析,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简述正确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正文:
经常见到许多入园不久的幼儿,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着不同方式、方法的家庭教育,各有各的饮食习惯。有的幼儿不愿自己吃,等老师喂。有的连小勺都不会拿。
有的一见开饭就哭,要找奶奶、妈妈、爸爸喂,有的把不喜欢吃的菜挑出来摆一桌,有的则将饭菜弄得到处都是。有的用手抓饭菜。有的边吃边玩,有的要吃零食,不愿吃饭....多数的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饮食习惯。
新入园的小朋友对幼儿园的环境感到陌生,觉得没有安全感,心里有压力,思念亲人,影响了食欲。因为家人过于呵护孩子,生怕孩子挨饿,三餐都喂孩子吃,致使孩子养成“饭来张嘴”的习惯,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致使孩子用不吃饭的行为手段,去达到他的目的。
孩子受父母的影响,有偏食、挑食、贪吃的习惯。家庭膳食搭配不科学,也造成了幼儿挑食。家长急于求成,喜欢在进餐时训斥孩子,影响了孩子的食欲。形形色色、包装精美的零食对幼儿的诱惑力非常之大,导致幼儿极其爱吃零食,不愿吃正餐。
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在不了解孩子营养状况的前提下盲目给孩子吃“补品”,使幼儿体内营养素的比例失调。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在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通过测查我们发现幼儿在饮食方面存在挑食、偏食的、饮食卫生差、吃饭慢等等问题,为此,我们进行了纠正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实验研究。通过实施“经验提升”、“亲历亲为”、“情感迁移”、“环境熏陶”、“家园合作”等有效策略,不良饮食习惯得以纠正。
挑食、厌食、吃饭姿势不端正、注意力不集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