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得了糖尿病,痛风,高血压,高血脂的人不少,他们还能吃什么?

这个问题的确也是反映出现实的一些问题,现在大家的日子后过好了,平时好吃好喝的东西也都不少吃,于是代谢问题随之而来。那么,什么是代谢问题呢?

血糖、血脂、血压、尿酸就是代谢的几个方面,也是最容易被查体体检所发现的。 实际上,血压、血脂、血糖、肥胖、尿酸几个指标就像一个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旦其中的一个指标倒掉了,其他的指标就会随之倾覆,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掉,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第一张骨牌倒掉,或者中间阶段倾倒的顺序。

一般说来,第一张倒掉的骨牌是肥胖,第二张倒掉的骨牌多数是尿酸,随之血压、血脂、血糖都会出现问题。 想要力挽狂澜,阻止代谢的一系列问题出现,最好的办法就是科学的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规律。其中科学的饮食主要涉及的问题就是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同时注意水果蔬菜的补充,注意适量的优质蛋白质摄入,注意吃适量的干果和奶制品。

同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加强体育锻炼,运动量要提起来。这些方面都做的好的话,慢慢的就可以使你已经发生异常的血压、血脂、血糖、尿酸正常起来。

三伏最后一天,出伏后,多食“二果”,常饮“三茶”,做好四件事,具体指什么?

8月20日,是三伏最后一天,明天就出伏了。

熬过了40天的三伏天,出伏后,是养生的一个关键时刻。

出伏后,处于夏秋季节交替之际,此时,一定要做好身体的养生工作。

出伏后,多食“二果”,常饮“三茶”,做好四件事,助力秋冬健康

出伏后,多食“二果”

“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

出伏后,进入秋季,是“吃果”的好时节。

此时,最适合“吃二果”,即鲜果和坚果。

“鲜果”首选葡萄

出伏”之后,向秋季过度,气侯逐渐干燥。

此时人体肺气旺盛,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乘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

秋燥耗人津液,常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

多摄取酸性食物,可刺激人体内分泌津液,达到减燥润肺的目的。酸甜的葡萄,是最佳选择,酸味,可收敛、固涩,出伏后食用最佳。

“坚果”首选花生

花生,有“长寿果”之称,出伏后,吃点花生,可养胃,缓解泛酸和嗳气。

此外,花生还可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清咽止咳,促进排泄,养生延年。出伏后,多吃点花生,对于秋冬进补,调理脾胃,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出伏后,常饮“三茶”1、去火茶

出伏后,天气干燥,容易引起上火,此时,喝点去火茶,十分有好处。

用一些清热解毒,下火消炎小植物,泡水代茶饮,是不错的选择。

谷谷丁菊花茶,泡水代茶饮,可去火消炎,清热解毒,改善咽喉不适。

用谷谷丁、菊花、金银花,桂花,搭配做成茶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谷谷丁,有“天然抗生素”之称,可很好的去火消炎,对各种慢性炎症均有效。

菊花,能清肝火,散风热,常与谷谷丁配合使。金银花,疏热散邪、清解血毒,经常和菊花搭配使用。

桂花,性质温和,味道清香,不仅起到中和寒性之效,还可以改善口气,排除毒素。

四者搭配在一起,去火消炎,效果显著。

2、养胃茶

出伏后,是胃肠病高发的季节,此时,喝点暖胃茶,调养脾胃,十分有益。

刺玫菊茶,泡水喝,可暖胃止痛,驱寒养胃,对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刺玫菊,是一种野生的小玫瑰,药用价值高,性质温和,《纲目拾遗》记载“治肝胃气痛。阴干,冲汤代茶服。”

经常用其泡水代茶饮,可改善腹中冷痛,胃浣积寒,顺行血气。

3、养心茶

出伏后,天气渐冷,是心血管病高发期。此时,要做好保护心脏的工作,喝一杯养心茶,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可以用人参、百合、苦荞,搭配泡水代茶饮,可养心安神。

人参,能强心气、补肺气。百合,养心安神,养阴润肺,增强抵抗力。苦荞,可增加心肌供血量,有利心脏舒张,搭配在一起泡水,可养心安神。

出伏后,做好四件事,助力秋冬健康

第一件:防“秋乏”,早睡早起

出伏后,人容易感到疲乏,这就是所谓的“秋乏”。

此时,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保证充分睡眠,早睡早起,睡一份午觉。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

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适时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第二件:防“秋燥”,重饮食

出伏后,天气干燥,燥邪易伤肺,易出现口鼻干燥、干咳、皮肤干裂等。

天气也越来越凉爽,寒气也易侵袭肺部,导致冬季来临时,出现肺系疾病。

对抗秋燥,要重视饮饮食,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

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食谱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第三件:养“脾胃”,多食粥

出伏后,有些人还会吃些冷饮、冰凉的食物。

然而,过度贪凉,很容易导致胃肠痉挛、收缩,引发胃病。再加上,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胃肠疾病多发与复发季节。

所以,出伏后,要注意保护好胃肠,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粥与肠胃相得,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

小米南瓜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止痛之功效。

山药粥,温和、滋补,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对治疗胃痛有一定的作用。

山楂粥,消食、健脾、和胃,适当吃点山楂,有助于健脾和胃,帮助秋补打好基础。

第四件:防“感冒”,巧用大椎穴

出伏后,天气多变,早晚温差巨大,此时,要注意防感冒。

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易受到乍寒乍暖的刺激,身体的防御能力下降,病毒容易通过呼吸道,侵入身体,引发感冒、扁桃体发炎、气管炎等疾病。

所以,出伏后,一定要注意防感冒。

常见的感冒,在中医看来,是身体阳气不足,斗不过邪气的表现。

而大椎穴,是人体阳气最集中的地方,是相当于感冒药,可有效缓解身体不适。

所以,出伏后,巧用大椎穴,可预防对抗感冒。

【位置】

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姜泥,外敷,改善风寒感冒

取鲜生姜,捣烂成泥,摊在布上,放于微波炉中加热,温度以皮肤能够承受为宜。

敷于大椎穴上,再卧床、发汗,可用于风寒感冒的轻症。

刮痧,改善风热感冒

采用刮痧的“泻””法,来泻热解表,有助于改善风热感冒。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