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主要是如何诊断疾病的?效果如何?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有八纲辨证(表里寒热阴阳虚实),六经辫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辡证,,气血津液辨证。这些辨证都是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来实施的。

望是观察患者面部气色神态,形体胖瘦,动作举止,舌苔颜色厚薄,舌质胖瘦,来大致判断患者总体情况。

闻是听患者说话声音强弱,语速快慢,话语清晰,意识反应如何。

问是通过询问得知患者现时症状,即往病史,饮食情况,二便是否正常,职业,生活习惯,女性则需问及月事如何。

切是通过腕动脉寸关尺三部的搏动形态来判断患者何症的方法,脉像有,迟数,浮沉,洪细,弦濡,滑涩,虚实,长短脉,歇止脉(间脉),促脉,缓脉,结脉,代脉等。

望闻问切四诊各有特点侧重,结合运用,综合分析以便作出正确判断。

中医基础诊断包括哪些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对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想主要有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气一元论讨论的是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本原于气。气是运动不息,变化不止的,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物质世界的诸般变化均源于气的运动变化,即气化。  

气一元论 渗透到中医学中以说明精气是生命的本源,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气的运动必须协调、通畅才能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精气与神密切相关等等。  

阴阳五行学说主要讨论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内容,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又可代表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方。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相互间有着交感、制约、互根、消长、转化等关系;五行学说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按其基本属性分为五类:即金、木、水、火、土。五者之间存在着生克关系。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则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疾病的防治。   (二)中医学关于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  

主要有气血津液、脏象、经络、形体官窍等内容。  

气血津液主要阐述气血津液这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基本物质的生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脏象则以五脏为中心阐述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以及相关的形体、官窍、情志、液体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也包括五脏系统与自然界的关系。  

经络主要阐述经络的概念和基本生理功能;十二正经概念、分布、走向与交接规律、循经路线、流注次序以及与脏腑的关系;奇经八脉的循行路线、功能;别络、经别、经筋、皮部等内容。  

形体官窍主要讨论了皮、肉、筋、骨、脉;眼、鼻、耳、口、舌的功能及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三)中医学关于疾病的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病因、发病以及病机内容。  

病因讨论了外感六淫和疠气;内伤七情太过;病理产物性病因如瘀血、水湿痰饮、结石;以及过劳、过逸、饮食失宜、外伤、用药不当等病邪的性质、致病特点等内容。  

发病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失去平衡协调。发病的两要素是正气和邪气。外界环境、体质和情志等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发病途径主要是外感和内伤。发病类型则包括新感即发、伏而后发、徐发、继发、复发等。  

病机是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主要有: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和内生五邪等;还讨论了疾病的传变与转归。  

(四)中医养生和治病原则  

养生即保养生命,包括强身,防病,延寿三项内容。其实施主要在于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摄、加强体能锻炼、谨和寒热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方面,并介绍了中医养生常用的方法。  治疗原则主要讨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如早治防变、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腑以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