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展开全部


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除了有形的物理环境,还有无形的心理环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了优化心理环境的重要性。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因而教师在优化教育心理环境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个教师有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否有效地优化教育教学的心理环境,直接关系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成长。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一个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情绪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间、同学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用饱满的情绪、热情的话语来鼓励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愉快地接受教育,积极地探究问题。反之,课堂气氛就会显得紧张、沉闷。学生心情压抑,被动应付,积极性受到打击,灵性受到摧残。自然,教学任务也就无法顺利完成。
当然,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引起情绪上的波动,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但作为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学生。记得有一位前苏联著名艺术理论家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演员,当你要 进入剧场的时候,你应该把一切的烦恼与痛苦留在剧场外,因为在剧场里,你整个的人是属于艺术的。同样道理,一个教师,当你面对学生,你整个的人应该属于教育、属于你的教育对象的,你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去。有一位老师,当他快要去上课的时候,传来了父亲突然病故的消息,他深爱自己父亲,觉得自己快支持不住了,……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时刻,他还以学生的利益为重,他强压悲痛,迅速地理了一下思绪,走进了课堂。事后,当学生们知道了这一切,都被感动了。我们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是要处处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负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也是千变万化的,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甚至有损教师尊严的言行。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迅速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理智地分析情况,作出恰当的处理。这本身也是对教学心理环境的一种把握,所以, 教师要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有一位小学生在课时玩卷笔刀,还弄出声响。年轻教师一怒之下把他的卷笔刀扔了,没想到这位小学生竟跑上讲台,把老师的讲稿也扔到了地上。随后,为了要对方先捡起来而争论不休,这不仅白白浪费了时间,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课堂秩序的混乱,也影响 了全体学生的学习情绪。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教师每天每时都在接触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不会低于身患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危害。这就是说,教师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的人格会影响学生的人格。有调查表明:学生的不良情绪有80%来自身边的长者,这其中也包括教师的。有些教师有时不知不觉地把不良情绪带进了课堂,把学生当成出气筒,无缘无故地对学生发火,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有学生说,某老师的脸部表情是股票市场的晴雨表,老师嘻笑颜开,表明股票上涨,这节课上随便一点不要紧,老师面孔铁板,表明股票下跌,课上就要乖一点,免得挨骂。有的教师,由于自身人格方面的障碍,有意无意地贬低学生,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的学生由此产生了自卑感,失去了自信,造成了厌学、弃学的后果。有一位初二女生,原来成绩较好,现在是每况愈下,特别害怕数学课,也恨数学老师,原因就是数学老师的一句不负责任的玩笑话刺伤了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有些教师的偏心,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致使后进生自暴自弃或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大多数中等生很少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肯定,这就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使师生关系变得疏远;而受到教师偏爱的好学生中也有不少人对教师的不公平做法表示不满。
有一位班主任是这样给班级工作定位的,她说:重要的不是荣誉,而是学生的成长!在一个群体中总是有好、中、差不同的学生,能为班级争得荣誉的毕竟是少数的尖子,如学习尖子,体育尖子,文艺尖子等,而大多数学生都不能为班级争得荣誉。如果你只着眼于荣誉,你就只关注那些尖子,而放弃了大多数;如果你立足于学生的成长,你会关心每一个学生,学生的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绩都会令你高兴,一次小小的失误,一个小的麻烦都会使你心焦,你就会去帮助他,鼓励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样,水涨船高,班级的整体素质也将会随之提高。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地优化教育教学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心态。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摘自《中国教育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