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鼓室、听小骨、嗯鼓管、面神经和耳内肌等畸形,是第一咽囊发育障碍所致。分泌性中耳炎本病名称较多:浆液性中耳炎、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等,是以中耳负压、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小儿发病率高于成人。分泌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治疗原则多采用解除病因,清除中耳积液,使中耳通气,恢复中耳黏膜功能,保持咽鼓管通畅。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有畏寒、发热、怠倦、食欲减退、耳痛、耳漏、耳鸣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慢性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等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耳硬化症耳硬化症是由内耳骨迷路包囊的密质骨灶性地被富含细胞和血管的海绵状新生骨代替而产生的疾病。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以20代~40代居多。耳硬化症的病因不清,具有家族性发病特点。有的伴有耳鸣,甚至眩晕,出现单耳或双耳缓慢进行性听力减退。临床治疗多以手术方式为最有效的手段。
鼓膜穿孔 听骨连中断或固定 化脓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胆脂瘤 耳硬化症如果出现以上病症,需要就医诊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