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如何?有哪些可能的商业模式?

近年来,随着健身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开始加入到健身行业中。我国健身市场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健身行业不仅限于健身房,还有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场所、专项休闲运动俱乐部、有氧运动健身中心等等都属于健身行业。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健身市场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无论是想要开设健身房,或者是成为一名健身行业从业者,还是智能健身设备的提供者,目前的健身市场都是一片理想的创业热土。

健身行业分为传统和新型两种模式。

传统健身发展起步早,运营模式较为成熟,能为消费者提供综合性、标准化的健身服务,根据是否跨区域连锁运营可分为连锁型健身俱乐部、小型健身俱乐部。

而新型健身主要包括新型健身俱乐部、健身工作室、“互联网+”健身项目等,在未来将逐渐兴起,探索新商业模式解决传统模式痛点或满足新出现的细分需求。

新型健身形式多样,方便灵活。可采用次卡或月卡等盈利模式,降低入会门槛,提供标准化服务,将是未来健身行业的大势所趋。

健身教练分几种类型?

近年来,中国健身教练行业发展迅速,健身教练的证书体系,也十分混乱,健身教练培训行业,基本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本文将针对中国市场存在健身教练证书,做基本的分类。

一、“国字头”证书

市场上有一些简称为国字头的证书,如“国职”、“国专”等,另外还有一些营养师之类的证书,也号称国字头。

“国职”证书由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中心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公示()显示,除游泳、滑雪、潜水、攀岩等高危险性项目颁发准入类证书之外,其余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证书,均为水平评价类证书。所以,所谓的国家承认,只是一个忽悠小白的概念,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所有证书,都非准入类证书,即并非必须持有哪项证书,才可以从事健身教练工作。不像游泳、滑雪等高危险性项目,这些项目不持有证书是不能上岗的。

据说一些地方体育局督促部分健身房,要求健身房的健身教练持有中的一定比例(如20%)持有“国职”证书,这是近年来“国职”证书得以高速发展的本质原因,但从法理上讲,已经构成了利益输送和权力腐败。

“国专”证书由中国职工职业教育协会,号称国字头,国家承认,与上述“国职”证书同理,同为水平评价类证书。

公共营养师证书,同样号称国字头,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68号文)明确规定,该证书已经取消,但市场上一些机构仍然在办法该类证书,证书来源不明。

二、国际协会证书

同为水平评价类证书,国际上有一些较为知名的体育健身协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健身教练培训业务,并颁发健身教练证书,如ACE、NSCA等。这些机构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课程体系比较完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样作为水平评价类证书,其含金量明显高于国内证书。

但国际协会证书也有其不足之处,即时效性不强,课程体系相对稳定且未必符合中国当前发展阶段,课程更新效率极低,很多品牌是好几年都不太有变化。

三、国际联盟证书

如ACSM、UKK等科研机构,为全球体育机构提供基础研究服务,他们也提供各类体育类别的水平评价类证书。这些机构由于更多的配备基础科学研究人员,所以在课程体系方面,采取的是联盟模式,我们统称之为联盟证书。

国际联盟证书的特点是,他们注重于基础研究,如ACSM在运动医学领域、UKK在人体运动科学领域,都是世界领先的科研机构,他们没有更多的课程研发能力,而将其他品牌的课程纳入到其联盟体系中,符合其要求的课程,均为其联盟课程,并享受继续教育学分。

该类证书作为水平评价类证书,含金量是最高的,由于其开放性特征,时效性也很好,各类继续教育课程层出不穷。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方面,这类证书的考核通过率很低,另一方面,相关费用一般比较高。

综上所述,中国健身教练培训市场的证书体系,均为水平评价类证书,而且从趋势来看,未来中央政府针对健身房健身教练颁发准入类证书的概率也几乎为零。国内机构,无论是体育总局相关部门,还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其缺乏相关的研究能力和制度基础,逐渐被市场淘汰是必然的趋势,国际协会证书和国际联盟证书的兴起,可能是未来五到十年的大方向。

随着国内逐渐创立的协会和科研机构实力的增强,他们将形成自身的研发能力和课程体系,如果这些机构在水平上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协会和国际科研机构的水平,则代表着中国体育健身行业在全球地位的崛起,否则,我们永远都是国际市场的跟随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