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的适应症与注意事项有哪些?

穴位按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穴位按摩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的治疗中,对于脏腑功能性疾病、慢性炎症、骨伤科疾患以及小儿科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同时穴位按摩易于被普通老百姓所掌握,所以在所有慢性征候和脏腑机能衰退、亢进症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内科、妇科、儿科、伤科、外科、五官科的征候都有比较好的疗效,对于一些陈旧性和顽固性的疾患,比如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脱出等进行穴位按摩可以使患者免受手术的痛苦。对于头痛感冒等常见病进行穴位按摩则可以迅速地解除症状,免受吃药打针之苦以及药物引发的副作用。因为按摩的作用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所以更适合一些调整脏腑功能,使之恢复正常状态的疾病治疗。

(2)禁忌症穴位按摩是一种经我国古代医家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简便治疗方法,但也必须同时指出,穴位按摩并非适应所有征候,下列一些疾患则不适应穴位按摩治疗:

1)感染化脓的体表部位不适于按摩。

2)癌变的部位不适合进行按摩。

3)皮肤烫伤和皮肤划开出血处不适合按摩。

4)传染病急性传染期不适合按摩,如肝炎、皮肤病、霍乱等。

5)怀孕的女性、月经期的女性,腹部不宜用重手法按摩。

6)在饥饿和大运动量运动后不宜按摩,以防止发生晕厥。

7)高血压以及严重的心脏病的老年患者宜用轻手法按摩。

8)急性感染及发热性急病不适合按摩。

9)神经病应慎用按摩手法。

10)肾炎患者不宜用重手法按摩腰部脊椎两侧肾区。

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项(1)手法操作要熟练,用力要适中,先轻后重,由浅入深,严禁暴力或蛮劲损伤皮肤筋骨;手法应协调柔和,切忌生硬粗暴,应在练习手法有一定的基础上为他人进行按摩。自我按摩也应掌握一定的手法。

(2)在按摩前要明确诊断,家庭按摩一定要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禁止不明病情,不分穴位,不通手法即进行按摩。

(3)患者和按摩者都应选择舒适体位,无论是卧位、座位、俯位,都应感觉舒适,按摩者应发力自如,患者应肢体肌肉放松,以利安全、有效治疗。

(4)按摩者可在患者皮肤上涂擦润滑剂,以保护皮肤,防止擦伤。按摩介质可以是植物油、滑石粉、止痛药水、活血酒、药酒等。介质选用的药物要因病而异,病属表症,则用解表药;病属血瘀,则用活血药;病属寒症,则用温热药;病属发热症,则用寒凉药。

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大多数病人在按摩后都会感觉到轻松愉快,病痛有明显的减轻。按摩后局部出现充血,皮肤温度升高都属于正常的现象,有的人甚至会出现青紫的瘀斑。穴位按摩后患者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性变化,表现为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经络的放射性传导,气血的运行,细胞和组织的新陈代谢,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加强,胃肠道的蠕动加快,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等。对病人而言,穴位按摩是一项被动运动,有疲劳感是正常的。

在穴位按摩治疗中,有时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晕阙、疼痛加重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晕厥有的患者患病日久,体质过于虚弱,对痛感特别敏感,或者过于饥饱,按摩时精神过度紧张,加之在按摩时手法过重,患者宜出现一时性的昏迷。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气短的感觉时,应立即停止按摩,让患者卧床休息,用大拇指轻按内关穴,对于饥饿所致者,应给与甜食;对于已昏迷的患者,可采取急救措施,用手指捏掐人中、中冲,病在胸部用手掌轻柔,以利血液的循环。

为防止昏厥的发生,对体质虚弱的患者、神经衰弱的患者,治疗时手法宜轻柔,精神紧张的患者应消除其思想顾虑,饥饿的患者应先进食或喝些糖水。

(2)疼痛加重对腰痛、腿痛、背痛等症状,倘若按摩手法过重,或第一次按摩,有可能疼痛反而加重,通常情况下,痛感会在一两天后消失,原来的征候也有可能一起消失。当然,手法应轻柔和缓,以患者感觉不是十分痛苦为宜,特别是腰的肾脏解剖部位,切忌用蛮力按摩。

(3)岔气与肌肉损伤病人的体位不舒适,按摩用力过猛,患者的肌肉紧张也可能造成肌肉损伤或岔气。当出现岔气时,要配合病人呼吸做牵拉上肢推压后背的运动,以减轻痛感。具体操作可参考后面的章节。对于肌肉皮肤损伤,可用红花油轻涂血瘀处一两次即可。脏腑病次于相应背俞穴的疗效;下部(腰、骶部)腧穴主治肾、膀胱、大小肠和肛门、腰、骶疾患,对肾、膀胱、大小肠征候次于相应背俞穴的疗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