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篇紧急救护体会最好中学生类型的

唐山红十字医疗救护队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紧急医疗救援的体会


吴寿岭 张蕴霞 王国胜 闫秀纵 屈顺喜 刘业强 翁军 陈瑞珊 伊俊辉 陈伟


  作者单位: 063000 河北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


  作者简介:吴寿岭,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院长


    【摘要】5.12汶川地震后,唐山红十字医疗救护队急赴四川绵竹地震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工作。从救援工作中总结出以下经验。应事前制定应急预案,组建不同规模层次、由不同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每个队员都应接受相关培训,包括体能、驾车技术、野外生存技能、交叉学科技能、危险环境识别、避险技能、心理治疗等。医疗队应配备供应个人2d的足够生活必需品,应保障150名患者1~2d的药品和耗材,保障24h发电机所需的燃料和能在5公里范围内通信的对讲机等。


    【关键词】医疗救护队;地震;救援


    2008年5月13日下午3时,受中国红十字会派遣、以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医务人员为主组成的唐山红十字会医疗救护队奔赴四川灾区。经过26h的长途跋涉,于5月14日下午5点30分进入绵竹市,1h后到达救灾地点绵竹市九龙镇。以救死扶伤的大救援为理念,以援救生命、减轻伤残为目的[1],展开现场救援工作。此次救援工作己基本圆满完成,其间有一些经验值得总结。现报告如下。


  1建立医疗应急救援队


  1.1人员组成和分工


    应急医疗救援队由9名医生(儿科、妇产科、骨科、普外科、重症监护医生各1名、内科医生3名),2名护理人员,4名司机、唐山市红十字会领导及随队记者共计19人组成。将19人分为三组,即医疗组、护理组、生活后勤组。


  1.2物资配备


   配备运输车辆3台、救护车1台;2KW汽油发电机一部;24平方米帐篷1个,12平方米帐篷3个: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生理盐水、一次性缝合包、夹板、石膏绷带、各种消毒药品等。


  2现场救援


  2.1医疗救治


    自5月14日晚至5月31日上午撤离时止,救护队共诊治伤病员3641人次。年龄最大者为102岁,最小者仅3月龄。


  2.2伤情判断


    ①早期诊治的患者多为重物砸伤所致的四肢骨折和挤压伤,锐器所致的开放性损伤,小部分为烧伤(炉灶、热水、酒燃烧);②后期多为清理废墟时铁钉和其他锐器所致的足底和下肢刺伤。③特殊的伤型为动物咬伤,咬伤人的动物包括犬、猪、兔,其中以犬咬伤为最多(36例),而且绝大部分伤者未能正确处理伤口、未能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


  2.3救援难度


    ①车辆安全。队员未能做到一职多能,队员们虽然都有驾照,但只能驾驶带自动档位的轿车,而且未接受过当地特殊道路状况下长时间行车的训练,因此在2100公里的行程中只能由专职司机驾车,在时间就是生命的特殊时段,只能放弃休息连续疲劳驾驶,为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如果能由接受过驾驶特殊车型训练的医务人员轮换驾车,既可轮换休息,又能节省车内空间尽可能多地装运一些药品器械。②救护队员的体力。为保证救护队员的体力,应尽可能带足生活必需品。我们出发时为多装些急救药品和器械忍痛将野外用的炊具和汽油放弃,结果到达现伤后夜间只能在手电筒和应急灯光下为患者处理缝合伤口。前3~4d无热水可用,不能进行器械消毒,这样增加了瓶装饮用水的用量。⑧人、物分开。救援医疗队携带物品有限,乘车前行携带过多的物品也影响前行的速度。根据此次赴川的经验我们认为可采取人物分行的方法,即救援人员只带小部分特别急需的物品乘车快速前往灾区,而大部分物品由汽车运输走陆路发往灾区。即便同路前行也可人物分开,救援人员乘车速快的车辆直奔灾区,载重车辆可随后跟上。④携带抢救药品和辅助工具不足。由于灾区现场主要伤型是四肢骨折、肌健断裂、开放性损伤,因此应带足夹板、石膏绷带、缝合针线等。此次出发时携带了很多抗生素、各种液体,占据了很大的运输空间。到达后灾区的第3d(5月16日),各种液体、抗生素及急救药品已供应充足(由地方政府和志愿者提供),但夹板、石膏绷带短缺,不得已采用树枝、硬纸板作为固定的材料。另外,我们所去的灾区农户多养犬,因此犬咬伤情况较多,预防性药品明显准备不足,如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等。⑤现场协调。救灾现场早期一般较为混乱、无序,而且人地生疏、语言沟通困难,因此与地方政府及时沟通、取得积极配合和协助是有效开展救治工作的前提保障。⑥生活保障。到达灾区后第3d,镇政府为我们提供了烧水用的锅和部分食品、饮用水,并帮助我们清理医源性废物。⑦灾区疾病谱发生变化,医疗队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3经验与教训


  3.1应急预案


    应急救援队队员应熟知应急预案,应接受相关培训,包括体能、驾车技术、野外生存技能、交叉学科技能、危险环境识别、避险技能、心理治疗等。


  3.2组建不同规模的应急救援队


    此次救治行动中,大部分省市的医疗队集中在了条件较好的市、县医院,而深入一线救治的队伍不多,这样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易使伤员不能在第一时向得到正确处理。因此,应组建不同规模层次的应急救援队。


  3.3人员素质与专业水平


    由各专业知名专家组成的救援队可进驻市、县级救护点或医院指导危重疑难伤员的抢救。技术全面的复合型人才[2]组成的应急救援队,应直接深入到灾区一线,完成止血、缝合、包扎、转运伤员的任务,这样的救援队才是灾区最为需要的。


  3.4救援队常规配置标准


    交通、近距离通信工具、服装、炊具、个人用品、药品、器械配置应制定出标准,以保证紧急情况下长途运输的需要。所带物品应保证个人2d的生活需要,保证1~2d内所需的药品、耗材需要(150名患者所需),应携带保障24h发电机所需燃料,能在5公里范围内通信的对讲机等。


  参考文献


[1]李宗浩.创建发展中国救援医学事业.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1):1-2.


[2]侯世科,樊毫军.移动医院的创建及其在国际救缓中的应用.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2):84.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