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怎么养生 不同季节方法各异

在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医处处长廖利平看来,这些民俗养生的小技巧其实充满了科学性:“冬吃萝卜,因为冬天天气寒冷,皮肤毛孔致密不容易出汗,吃了萝卜以后,就会通气,排出毒素。夏吃姜,因为春夏养阳,生姜可以养阳,有利健康。” 事实上,这些民间谚语凝聚了中国民俗养生的智慧。一年四季,每个季节在养生方面都有所侧重。廖利平的观点是,养生要遵循自然规律,在季节的变迁中注意生活规律、作息时间以及调整饮食结构。合理的养生能够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这比任何的治疗都更重要。 春季 养生重点: 养肝防旧病复发 廖利平表示,春季养生的主要任务是养肝,这个季节是肝容易有问题的时候,要抓住这个季节进行主动调节,才能养好肝。春季最流行的就是感冒、甲型肝炎、急性气管炎,如果养好肝,这些病就能有效预防,同时,春季也容易引起旧病复发,如冠心病等。 在春季,“风邪”的入侵不能轻视,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天气多变,“春捂秋冻”,要随时加衣减衣,多备一些衣服。作息时间上,春天要晚睡早起。而饮食结构方面,春季新陈代谢加快,因此营养物质要跟上,饮食搭配要合理,肝脏才有旺盛的机能。此时可以多吃芹菜、韭菜、春笋等时令菜,喝绿茶也是养生良方,老年人则可以食用荠菜、藕等偏凉的食品,有利于养肝。黑米粥、红枣粥,也适合春季养生。 夏季 养生重点: 祛湿清热养脾胃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生命力最旺盛人体比较少犯病的季节,但并不可因此而掉以轻心。“此时养生要注意不要让阳气外泄,一个是我们不要贪凉,其次出汗不要太多,保持阳气。”廖利平表示。要预防夏季容易出现的一些流行病,如腹泻、流行性感冒等等,就要留心“空调病”。在开着空调的房间里,皮肤的汗孔是打开的,冷风直接吹进去容易伤及到脾胃。而夏季起居时间也应“晚睡早起”。 在饮食上,夏天要“吃苦”,饮食清淡温和,一些有苦味的食物可以清热,如苦瓜等。夏季出汗比较多,也需要经常补充盐分,少吃油炸燥热的食品,不要吃狗肉羊肉。廖利平介绍了一个养生习惯,就是在这个时间吃点田七,可以预防高血压和高血脂,喝绿茶、绞股蓝、决明子等,可以起到清肝明目、疏肝理气的作用,冬瓜老鸭汤等也是夏季佳选。 在廖利平看来,对应中医的五行、五脏而言,四季还要加上一个“长夏”成为五季,“长夏”包括了小暑、大暑和立秋,这个季节的特点是湿热、暑热,养生重在养脾胃,在广东,这个季节湿气特别重,尤为需要祛湿。一款绿豆陈皮老鸭汤,就有清暑热的功能。这时还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冬病夏治”就是借助阳气打开的时候,借热力容易渗透,疏通经络,直达病灶,对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也是中医所说的阳虚的病,这时候医治,能够让病患顺利度过秋冬季节。 秋季 养生重点: 滋阴润肺勤锻炼 接下来的秋季,对于养生而言,防止秋燥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季节,阳气渐渐收敛,空气干燥,如果养肺不当,就容易得肺结核、食物中毒、大肠杆菌肠炎、感冒、流行性脑炎等疾病,因此秋季重在养肺。要保护肺这个屏障,就要注意多补充水分。廖利平指出,与春夏有别,这个季节要早睡早起,也不要一降温就加上最厚的衣服,到最冷的时候反而没有抗冻能力了。而在饮食方面,“白色系”食物是秋天的养肺佳品。例如银耳、冬瓜汤、排骨汤、鱼汤等,都是滋阴润肺的一些饮食。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比如鸡肉、猪肉、猪肝、牛肉以及川贝,也都是适合秋天吃的食品。“秋季气候宜人,这是一年四季当中锻炼身体的最好时期。”廖利平还说。 冬季 养生重点: 进补养肾正当时 “冬季要养肾”,廖利平表示,否则春天一来又会引发疾病。在冬天,要避寒,注意饮食结构上热量的补充,多吃一些豆类,补充一些维生素。在冬季,羊肉、鸭肉以及黑米、芝麻、海藻、海带、紫菜等都是适合的食物。在这个季节,如果吃得太咸,会促进代谢而增加肾脏的工作量,因此要少咸为宜。针对老年人身体比较虚弱的,冬天则可以选择人参、淮山、茯苓、阿胶、何首乌等物进补。而冬天也要坚持体育锻炼,一些耐寒运动如游泳、登山、打球都较适宜。“早睡晚起”,则是民间对冬天生活习惯的总结。 (韩文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