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法:科学理性。也就是说,用最简短的话来说,这个标准就是好“符合科学理性”。

科学理性是所有心理心灵世界运行的根本规则。这和传统的人为设定标准,会有些出入。但是,这个最具权威。

因为我们人的产生,是从自然规则中、生命规则中、社会规则中出现的。在我们个体的主观意志还没有确立之前,这些规则就是我们的创造源头。谁违背了这些规则,不管是个人、群体、全体,谁都会被淘汰掉。没有人可以逆规则而行。

社会规则、自然规则、生命规则,具有最高力量。比所有人类自以为是的物质手段还威力大亿万倍。我们需要有这么一个清醒的认识。

“科学理性”的标准,如何细化到大学生这个对象上呢?

按照一般的传统心理内容来拆解:

1、认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种科学客观、实践实证的态度。实践实证的,坚持;未证的,包容研究探索;证伪的,否定。而不是想当然,自以为是,偏执己见。

2、情绪情感。能够敏锐感知身心内外的刺激,并做出相应的价值评价,给以吉凶评价并在内心能够做出取舍。也就是对刺激的反应有相应的依据。而不是盲目冲动,不受控制。可以适度热血冲动,但在一定可控的范围内。

3、意志意识。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最好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够为此调动身心资源,朝着目标前进。也就是能够调配自己的注意力、精力、时间、身体能量,朝着目标进发,而不是茫然无措、毫无目标、毫无追求、得过且过。

4、行为动机。符合基本的社会规则、自然规则、生命规则。

举例来说。在特定场合,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最基本的同情心、同理心、善心;明白并自觉抵制伤害身体健康的行为习惯。

5、认知并具有修正能力。没有人事先都知道哪些符合科学理性,哪些不符合。但是能够秉持海纳百川的心态,以实践实证为基础,探索,修正。

当然,以上这些,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健康的标准。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持身心一般正常标准。

按照上面的5条标准,这个大学生99%不会出现心理问题,而且充满积极乐观正能量。

反过来,以上的标准,可以作为检测那些心理病态的要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