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内镜手术有几种方式?

肠息肉是较为常见的肠道疾病,40岁以上人群较多发,大多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其他原因下做肠镜时发现,当肠息肉多发或体积较大时,会出现腹痛、黏液便、便血、腹泻便秘交替、息肉脱出、肠梗阻、肠套叠等症状。

肠息肉病理后可分为炎性、增生性、错构瘤性、腺瘤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较易癌变发展为结直肠癌,过程相对漫长,定期的肠镜筛查+及时的内镜下息肉切除,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肠息肉切除注意事项有?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方式较为多样,一般根据肠息肉所处部位、大小、形态、医生技术及现有设备等选择合适的术式,当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肠息肉摘除时要做好肠道准备,有一个良好清晰的操作视野,避免因粪便遮挡导致息肉漏诊。

2、肠息肉摘除多在无痛麻醉下进行,仅较小单个息肉可在肠镜时摘除,对于较大或明显恶变的肠息肉,需进行全面评估后择期再行摘除术。

3、内镜下肠息肉摘除,若息肉较小一般不需要住院,当天即可出院,若息肉过大较多,视情况住院数日即可出院。

肠息肉内镜手术有哪几种?目前,较为常见的肠息肉内镜手术包括冷/热活检钳息肉切除术、冷/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高频电凝切除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同时辅助尼龙绳结扎、钛夹、注射、氩气、电凝灼烧等微创切除息肉的技术。

若息肉有明显恶变且无法完整切除时,需追加腹腔镜手术,若病灶已完整切除但息肉有粘膜下层侵犯的情况,也需腹腔镜手术。

1、冷/热圈套器息肉切除术适用于不同大小的隆起型、带蒂息肉切除,操作简单有效。

冷圈套器相比热圈套器的区别在于手术过程中未使用高频电流,冷圈套器适用于病变面积小的息肉,当出现不完整切除或并发症时,需追加高频电切或其他方法处理。

对于体积较大的息肉(>2cm)可采用热圈套器切除,保证完整切除病变的同时,要尽量避免圈套器停滞时间过长灼伤肠壁。

对于体积较大的息肉,因圈套器大小限制,无法一次性套入时可采用分块切除,对于较长的息肉可采用分段切除。

对于体积较大、蒂部较粗的息肉,切除后极易出血,通常利用尼龙绳或钛夹夹闭肠壁侧蒂部后再行圈套切除,可有效降低出血、穿孔风险,若蒂部较短无法事先夹闭,切除后需及时用钛夹封闭创面止血。

2、冷/热活检钳息肉切除术适用于微小息肉(≤5mm)的切除,简单易操作,回收病理方便简单,对于操作困难的肠腔位置,活检钳可轻松处理难以圈套的小息肉。

冷活检钳除适用于微小、无蒂息肉的切除,但存在不完整息肉切除率,如果第一次钳夹息肉出血后会视野模糊,会导致剩余息肉残留,增加息肉复发率。

热活检是在冷活检基础上,通过高频电流对残余病变灼烧及创面止血,但要注意电凝过度对肠壁浆膜层损伤引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3、高频电凝切除法适用于体积较大且蒂短较粗的息肉(>2cm),圈套切除操作难度大或因视野不佳误伤正常组织时,高频电凝切除可一次性离断根部,达到切除干净的目的。

4、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适用于无蒂病变息肉(2cm且若抬举征阴性腺瘤及部分早癌、EMR残留或复发治疗的情况,是在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观察抬举情况后,可使用电刀进行环周切开,在黏膜下逐层剥离将病灶完整切除,但技术难度较大,因追求完整切除,创面相对较深,易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对于>2cm的病变,单纯的EMR切除有病灶残留的风险,此时需行ESD切除,对于大部分无法明确类型和深度的病灶,通常建议进行ESD切除,切除后通过病理再明确范围及深度,决定是否需要追加手术等。

注:EMR相比于ESD操作难度小,时间短,可能发生出血、穿孔并发症少,但切除的复发率较高,ESD手术时间长,操作难度大,对于人员、器械要求高,但完整切除率、复发率等优于EMR。

6、氩离子凝固术(APC)适用于扁平、广基、不易进行圈套治疗的息肉,有时可联合高频电切摘除无蒂、粗蒂的大息肉,通过电离的氩离子体,对病变组织发挥凝固作用,治疗后病变会泛黄、泛白甚至黝黑,治疗次数根据息肉大小、位置而定,不易发生穿孔,能有效降低息肉复发,因属于毁灭性治疗,无法取得完整组织标本。

对于良性、恶变率低的息肉,也可进行内镜下高频电凝术和尼龙绳结扎术等方式。

肠息肉内镜下摘除并发症有?对于较大的肠息肉,摘除后需要住院观察,同时出院后患者也要注意观察排便,是否有迟发性出血的情况,当出现便血、腹痛、低热等症状时,要及时回诊。

1、出血

当肠息肉直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