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确定是不是黄疸患儿,看发病急缓,黄疸持续还是呈间歇性发作,是否进行性加重,有无肝炎接触史、输血史及毒物接触史,既往有无类似病史,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
一、父母针对孩子黄疸如何判断轻重缓急1.父母要了解孩子年龄特点
婴儿期黄疸常见有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先天性胆管闭塞、先天性溶血性和非溶血性黄疸、新生儿肝炎等。儿童期考虑病毒性肝炎、先天性溶血性及非溶血性黄疸。
2.父母要观察起病方式和病程
一般急骤岀现的黄疸常见于急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病和大量溶血;黄疸缓慢或较隐匿发生时,多为癌性黄疸或溶血性黄疸和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黄疸一般在1~2周达高峰,1~2个月内消退;胆石症的黄疸往往呈间歇发作,黄疸呈波动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及遗传性髙胆红素血症的黄疸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慢性溶血性黄疸在急性溶血危象时可迅速岀现深度黄疸。
3.父母要观察孩子是否有发热
肝胆系统有急性化脓性感染时常有高热、寒战而且常发生在上腹剧烈绞痛之后。病毒性肝炎在黄疸出现前常有低热,少数患儿可发生高热,但持续时间般不超过2周。肿瘤组织坏死或继发感染也可引起发热。溶血性黄疸多先有髙热,随即岀现黄疸。
4.父母要观察孩子尿或粪颜色的改变
急性溶血时有酱油色尿,粪便颜色加深;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色加深,粪便颜色浅黄;胆汁淤积性黄疸时尿如浓茶,粪便为浅灰或陶土色。
5.父母要注意伴随症状
①皮肤瘙痒:胆汁淤积性黄疸常有明显皮肤瘙痒,且持续时间较长;肝细胞性黄疸可有皮肤瘙痒溶血性黄疸一般无皮肤瘙痒。
②腹痛:隐痛多见于病毒性肝炎;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多见于胆结石或胆道蛔虫;病毒性肝炎常在黄疸岀现前不久岀现厌食、饱胀等消化不良表现,而肿瘤患儿在黄疸出现前多有较长时间消化不良。
二、医护人员依靠必要的辅助诊断1.胆红素与尿胆原检查
血清胆红素测定有助于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鉴别黄疸的性质。溶血性黄疸尿液不含胆红素,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尿中胆红素均呈阳性反应。急性大量溶血时尿液中尿胆原显著增加,慢性少量溶血时尿胆原含量变化不大,肝细胞性黄疸时尿液尿胆原可增加,肝内胆汁淤积时尿胆原则可减少甚至消失。粪中尿胆原:胆汁淤积性黄疸时可见下降,结石性梗阻常为不完全性,而癌性梗阻则为完全性。长期粪中尿胆原减少,提示癌性黄疸。
2.血液检查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外周血涂片、红细胞脆性试验及溶血实验等有助于诊断溶血性黄疸。血清酶学对黄疸的病因诊断可有一定帮助,肝细胞坏死时主要是转氨酶升高,胆汁淤积时以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等升高为主。血胆固醇、胆固醇酯反映肝细胞的脂质代谢功能以及胆系的排泄功能。维生素K在肝细胞内能促使凝血酶原形成,肝细胞性黄疸时凝血酶原的形成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梗阻性黄疸时凝血酶原时间也可延长。正常人血清胆汁酸含量不超过10μmo/,肝胆疾病时胆汁酸代谢发生紊乱,肝细胞对胆汁酸与胆红素摄取和排泄机制不同在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如 Gilbert综合征)及溶血性黄疸时,并不存在胆汁酸潴留,故有助于黄疸鉴别。
3.免疫学相关检查
慢性活动性肝炎时IsG明显增高,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IgM显著上升,肝外梗阻时免疫球蛋白则为正常。甲胎蛋白(AFP)检测有助于肝癌及遗传代谢性病的相关诊断。自身抗体测定(如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 Smith抗体、抗脂蛋白抗体)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损伤的诊断。
4.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对肝脏的大小、形态、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胆囊大小,及胆道系统有无结石及扩张、脾脏有无肿大、胰腺有无病变等有较大的帮助。腹部平片可发现胆道结石、胰腺钙化。胆道造影可发现胆管结石,并可判断胆囊收缩功能及胆管有无扩张。CT对显示肝、胆、胰等病变及鉴别引起黄疸的疾病较有帮助。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5.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两者都可以显示胆管梗阻的部位、梗阻程度以及病变性质。ERCP创伤小,可经造影区别肝外或肝内胆管阻塞的部位,也可了解胰腺有无病变。PTC能淸楚显示整个胆道系统,可区分肝外胆管阻塞与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并对胆管阻塞的部位、程度及范围有所了解
6.其他
①放射性核素检査: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志物,利用组织间放射性核素浓度差异提示病变部位,了解肝有无占位性病变。
②肝穿刺活检:对疑难黄疸病例的诊断有重要的帮助,尤其对遗传性非溶血性黄疸的鉴别诊断更有价值,但对肝内胆管扩张及凝血机制障碍者不宜进行。经多项检査不能明确诊断及怀疑恶性病变时可考虑剖腹探查。
总结
黄疸大多都为生理性的黄疸,通常对小孩没有任何的影响,所以不用做特殊的处理。只有少数的黄疸,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所以病理性黄疸严重与否,完全跟引发原因有关系,不同的病理性黄疸,结局、转归、治疗方法都是不同,所以严重的一定由医生经过确诊之后,确定治疗方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