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A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是原始房间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致左、右心房之间遗留孔隙。
房间隔缺损从其发生学方面可将其分为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和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两大类。 较小的房间隔缺损可能没有症状,较大的房间隔缺损临床症状表现有气急、心悸、乏力等,随着年龄的增大多数病人症状有所加重,并可能出现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充血性心衰等并发症,因而需要手术治疗。
目前对于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并伴有瓣膜畸形的复杂先心病人,仍需进行开胸手术治疗,但对于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Ⅱ孔型房间隔缺损),绝大多数则可以无需开刀而进行根治。
Ⅱ孔型房间隔缺损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根据缺损的大小及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方法。一、微创房缺修补术。优点:对各型缺损效果确切,材料选择接近人体。缺点:手术创伤较导管封堵术稍大。二、经导管房缺封堵术。优点:创伤较小。缺点:对于较大缺损及偏心而致某一侧无边的缺损,效果不佳。
而以往经导管房缺封堵术,均在X光透视下进行,对患者机体有一定程度的损伤。目前更多地是采用在心脏超声引导下的房缺封堵术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它是通过特殊的管道系统,通过股静脉将封堵器输送至房间隔缺损处进行封堵。 这一手术方式既避免了开胸手术,同时也避免了心导管介入封堵术必须在X光下操作的缺点,仅需在食道心超的定位下就可完成,避免了手术期间患者暴露在X光下,减少了对患者全身机体的损伤。 其优点是缩短了手术时间(多数在半小时左右即可完成),同时又减小了创伤(术后2天左右出院),随着这一手术方式的开展,确确实实给广大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