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不健康,怎么判断?生活中你有发现自己心理存在问题么?

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取决于在某个时段或长期的内部心理活动是否失调以及是否已影响或损害了社会功能。

一、内部心理活动是否失调主要指标

心理活动与社会现实环境之间是否失调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任何人在其成长、发育的社会化过程中,必定会形成对外界事物的特定的心理反应。

例如在受到赞赏时会产生愉悦、感激等情绪和行为反应,受到侮辱时则会产生反感、怨恨、愤怒等情绪和行为反应,这种心理反应与现实环境相适应,心理活动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的动态平衡,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合理的,心理活动就是健康的;如果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不适应现实环境,心理活动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对外界刺激就会作出令人难以理解的不合理反应,例如无缘无故地持续焦虑,或者受到微不足道的刺激就不顾场合地大发雷霆,心理活动就是不健康的。

心理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否失调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向过程,无论是同一心理过程的各种心理活动之间,例如认知过程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之间,还是不同心理过程之间,例如认知过程的评价、观念与情感过程的内心体验之间,都必定具有协调性, 正是这种协调性保证了个体在反映客观环境时的高度精确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情感过程中,遇到喜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用愉快的语调表达,做出高兴的行为举止,说明心理是健康的;如果这种协调性遭到了破坏,用低沉、无力而悲哀的语调,甚至伴有痛苦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内心愉快的情绪体验,说明心理活动是不健康的。

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是否失调

心理活动及其在态度、理智、情绪和意志等方面的任何心理特点,在每个具体个体身上都会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个性特征是在遗传基础上,个体在长期的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个性特征一旦形成,就既具有区别他人的独特性,又具有不易改变的相对稳定性。

个性特征的某些方面的表现如果莫名其妙地突然发生了难以理解的变化,并且持续时间长、难以回复,反映这些方面变化的心理活动是不健康的。例如,性格乐观外向的人,平时总会给人热情爽朗的感觉,如果突然变得内向且抑郁、焦虑,持续时间很长,心理健康就有可能出现了问题。

二、是否已影响或损害了社会功能

如果内部心理活动失调以及由此导致的外部社会适应不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影响或损害了社会功能,这就意味着适应社会必要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等心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明显干扰、影响或损害,已难以或无法在社会适应中正常发挥作用。

因此,一个人内部心理活动是否失调以及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已干扰、影响或损害了社会功能,就构成了心理是否健康的基本特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