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第四集中描述食疗养生中的「食养、食节、食忌、食禁」分别是什么含义?

作者:左小霞(解放军第309医院营养科主任,《中国临床营养网》专家顾问)

中医药和中国饮食“药食同源”的观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饮食生活。

食养的定义是选择适宜的食物以养生的方法。古人主要总结食养八原则:饮食有节;食宜清淡;不可偏嗜;不勉强进食;食后不怒,怒后不食;饮食不可过冷过热;食后不做剧烈运动;食后养生。

食节是依据中医养生理论而对饮食物数量和种类进行适当限制的一项原则。早在《素问》中已将“食饮有节”确定为保健延寿的一条重要原则。进食要有一定的规律,不能忍饥不食耗损精气,又不可过而无当,应根据季节、地域、年龄等不同情况加以合理控制。

食忌指忌口,忌食。比如某两种食物同食对人有害,例如葱与蜜,蟹与杮子等。

食禁强调对身体不相宜的食品要禁止使用,也谓之“食禁”、 “食忌”,俗称之为“忌口”。如脾胃虚寒,腹痛泄泻的患者忌食生冷之品;哮喘、疮疡皮肤病患者,忌食虾蟹、羊肉、鹅等发物。

食疗养生都有哪些需要注意?

  春季饮食要掌握一个原则: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

    早春饮食取温避凉。早春应适当吃些春笋、香椿、菠菜、柳芽、荠菜、葱、姜、蒜、韭菜、芥菜等偏于温补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参等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逐渐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应少食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性凉食物。

    仲春饮食宜辛甘。适当进食山药、红枣、蜂蜜、芹菜等平补脾胃的食物,同时注意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名伤用脾胃。

晚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汁、荠菜、百合、螺、鸭肉、苦瓜、紫菜、海带、海蜇、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腻之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