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的分类

* 学习心理** 学习理论:联想反射理论,联结理论,认知理论,联结-认知理论,学习的活动理论等。**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学习模型 ** 学习分类学说 ** 学习准备 ** 学习动机 ** 学习定势 ** 学习的强化 ** 学习测量与评定** 学习迁移:经验泛化说,分析概括说,相同要素说等。** 学习的方式方法: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指导学习,掌握学习,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整体学习和部分学习,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学习竞赛,潜伏学习,过度学习等。** 学习差异 ** 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学习的心理卫生* 学科教学心理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外语教学心理学,自然学科教学心理学,社会学科教学心理学等。* 教育工艺学:视听教学,程序教学,机器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学辅导等。* 智育心理学:知识掌握,智力技能,操作技能,能力差异等。* 德育心理学:品德,品德结构,品德形成,品德发展理论,品德差异等。* 体育心理学 * 美育心理学 * 教师心理 * 意识障碍 * 睡眠障碍 * 梦游症 * 感觉障碍* 知觉障碍:错觉,幻觉等。* 注意障碍* 记忆障碍:遗忘症,错构症和虚构症,似曾相识症和旧事如新症等。* 智力障碍:智力落后,痴呆等。* 情感障碍:焦虑* 意志障碍* 思维障碍:违拗症,妄想等。* 强迫状态* 言语和语言障碍:口吃,缄默症,失语症等。* 人格障碍:精神病态* 心理防御机制* 紧张状态* 心理治疗:暗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格式塔疗法,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代币奖励,生物反馈,催眠疗法,气功疗法等。 * 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儿童期心理卫生,青年期心理卫生,成年期心理卫生,老年期心理卫生,群体心理卫生等。* 健康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 病理心理学 * 心理生理医学* 心身医学 * 护理心理学 * 临床神经心理学 * 针刺镇痛的心理学研究* 缺陷心理学:盲人心理学,聋哑心理学等。 感知强度的变化,主要包括感知过敏和感知减退。感知过敏,指个体对强光、嗓音、高温以及强烈的气味表现得过分敏感。例如:有些脑外伤后恢复期的病人对耳语声、枕头摩擦声和钟表走动声都体验到强烈的听觉刺激,使其难以忍受。在他们看来,关门声就好像巨大的枪响,户外汽车马达声仿佛地动山摇。有些癔病患者由于肢体触觉过敏甚至不敢与衣服接触。有内脏感觉过敏的病人严重时不能忍受自己正常的心跳和胃肠蠕动。感知觉减退,指个体对外界事物感知清晰度大大降低的病理心理现象。这种人视物时感到好象蒙上一层云雾,听声感到似乎隔着一道墙,或感到声音来自远方。吃东西毫无味道,皮肤好象包上了一层厚皮,麻木不仁。在时间知觉上感到整个世界都在缓缓流逝。 幻觉是指在没有相应客观刺激的条件下,产生知觉体验的病理心理现象。幻觉偶见于正常人,例如,入睡前或觉醒前的幻觉,进入催眠状态的被试在施术者暗示下出现的幻觉,虔诚的宗教徒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幻觉,这些幻觉都是一时性的,不具有病理心理意义。但是多数幻觉都是病理性的,是精神病人最常见的精神症状之一。幻觉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本体幻觉等。此外还有机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自窥症、幻肢症等。 所谓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歪曲知觉,即把一事物知觉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现象。错觉并非精神病人独有的心理现象,正常人在一些特殊条件下也可以发生错觉,但是当事人通过旁人的纠正和本人的实践检验能够认识到知觉错误的事实,所以这类错误也叫生理性错觉。根据错觉发生的感觉的通道不同,可以把错觉分为错视、错听、错味、错嗅和错触。根据错觉发生的原因还可以分为感受错觉和情绪错觉和心因错觉。 病人在感知某一客观事物时,作一个事物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对它的部分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位置、距离和时间关系的认识却发生了歪曲,这种心理障碍叫知觉综合障碍,它与错觉的不同之处在于:错觉是对整个事物本质属性的歪曲,产生了与原来的事物完全不同的新的知觉。例如,把小汽车知觉为老牛。但是知觉综合障碍中,客体的本质属性没有发生错误, 被歪曲的只是客体的部分属性。例如,对小汽车发生知觉综合障碍时,病人知道眼前停着的是小汽车,但可能感到车轮与车身远远相离。知觉综合障碍可分为空间知觉综合障碍、时间知觉综合障碍、运动知觉综合障碍和体形知觉综合障碍。空间综合障碍是指对事物大小比例和空间结构的感知发生歪曲。当病人所看到的物体或人的形象发生改变,例如看到别人的脸变得很长、鼻子很大、或眼睛很小且间距很大时叫做视物变形症。如果看到的物体远大于实际时,叫视物显大症。看到的物体远小于实际时,叫做视物显小症。如果病人对周围物体与自身的空间距离产生歪曲的感知,即把本来很远的物件看得很近或把近物看得很远时,叫做视物错位病。体形知觉综合障碍是指病人感到自己的体形发生明显的改变。如感到头部变扁、四肢变长或变短、感到身体某部份皮肤隆起增厚等。时间知觉综合障碍是指病人对时间过程产生了歪曲的知觉。例如,抑郁症病人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甚至感到度日如年, 有些精神分裂症病人甚至会产生时间停滞或消失的感受。相反, 噪狂症和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可能会觉得时间飞快。运动知觉综合障碍指患者感到运动着的物体现在静止不动,而静止的物体都发生了运动。例如,觉得眼前建筑物迎面飞来,或者大街上的车辆和行人都是静止不动的。适应与心里健康适应于适应公式一、适应所为适应(adjustment),是指机体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need),而与环境发生调和作用的过程,它是一种动态的、交互的、有弹性的历程,不仅是单向的(one-way),而且是双向的(two-way)或多项的(multi-way)历程。当个人需求与环境发生作用时,若不能如愿以偿,通常会造成两种情形,其一为形成悲观消极心里,另一为从失败中学习适应方法。当有机体与环境发生作用时,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就是适应组型或适应习惯,成功的适应才能增进心里健康,养成健全的人格,失败的适应就会造成心里不健康和不良的人格。「适应」或「良好适应」至少要符合两项条件:(一)就主题来说,个体的需求已获得满足,紧张情绪也已消除,其有需求→行动→目标(need act goal)的过程是顺利的。(二)就社会来说,个体需求的满足方法是社会所认可的,亦即应同时具有「需求满足」与「社会认可」这两项条件。反之,「不适应」或「不良适应」(maladjustment)是指缺乏二者或其中之一,缺乏前者为「个人不适应」,缺乏后者为「社会不适应」。人类其所属环境,都有适应行为,其适应行为只有良与不良之别,没有能与不能之别。二、适应公式国内学者柯永河曾提出心理健康公式如下:B=E÷P其中B为症状出现率,E为内外压力总和,P为自我强度(ego-strength),意为:个人心理不健康,与自我强度成反比,与内外压力总和成正比;换言之,个人之心理健康,与自我强度成正比,与内外压力总和成反比。若P〉E,则B→正常,若P〈E,B→不正常,唯实验证明:适应的焦虑是激励抱负水准与提高学习效率之有用条件,当内外压力总和稍高于自我强度时,是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若内外压力总和远高于或低于自我强度时,则B维持正常,如常态编班下的两极学生都可能捣蛋,亦即当E〈P〈E时,B→不正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