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引导孩子使幼小的心灵能够健康成长?

这个问题非常好,也很大,也是目前我们教学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关键问题。

因为问题比较大,我现以问题中所出现的关键点作为纲要,来进行简要回答,仅代表个人意见,望讨论。

第一、“教师”。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先传道,而后授业解惑。此就表述了教师的3个重要工作内容。

1、核心人格的建立。

2、核心知识技能的建立

3、回答核心人格建立和核心技能建立中疑惑,纠正错误。

先成人,后成材。

核心人格建立,高于核心技能建立。

何谓人格?个人在社交环境社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

何谓核心人格?我个人认为在基于法律,遵从道德标准的情况下使个人在社交过程中和谐,被社交环境所接受和认可的人格就是核心人格。

第二、“孩子”。

常有人说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科学理论依据的。

三岁前,幼儿脑域未发育成熟,未具备数据分析判断能力,此时孩子表现的非常听话,你怎么说,他怎么做。幼儿良好的指令回执能力,专注力,规则意识等,行为规范就是在此时期建立,我把此时期叫做幼儿的行为“信息输入期”。此时,幼儿教育多体现于家庭教育。

三岁后,随着大脑的发育发展,幼儿具备了分析能力,可以在脑域中调取之前输入的行为规范信息并在同类事物中形成自己正确判断与分析,此时,是建立幼儿良好三观的的时期,这个时期孩子多半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每天不断的追着家长老师问“为什么”,那么这个阶段也就是幼儿核心人格的建立期。在这个阶段,良好的引导,就能建立孩子健全的核心人格。我把这个时期的叫做“信息调取分析执行期”

第三、“幼小的心灵健康成长”。

在孩童跳楼自残多发的今天,幼儿心理问题成为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在讨论“心灵健康成长”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到“叛逆期”。

在三岁时,无数家长头痛,说孩子开始有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所谓叛逆期,只是我们之前的家庭教育细节未落实到位。每一个无论是三岁的叛逆期还是11-14岁的青春叛逆期,其实都只是我们的教育点与幼儿认知的冲突。

     举例说明:一个幼儿,在三岁前,扇了自己妈妈的脸一巴掌。此刻大部分家长就出现了一个误区,叫做“孩子小,不懂事。”

三岁前宝宝扇妈妈左边脸,妈妈笑着把右边脸凑过去给他扇。三岁后,宝宝进幼儿园了,不断攻击其他孩子,老师每天都在请家长。回家后妈妈生气的告诉孩子,不能打人,这是不对的,孩子懵了。

宝宝此时的心理活动是:三岁前我打你你在笑,还说我好可爱,力气好大,真棒!现在你告诉我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对的?

幼儿在三岁前信息输入期,输入的信息是打人是被允许的,那么在三岁后,他在调取信息分析判断时,必然就是,打人被允许的。

但是三岁后,他被要求不打人,出现了跟家长要求不同的行为和思维。为什么?

我个人认为,此刻的叛逆期,这只是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小,不懂事”,未教育而承担后果。之前表扬力气大,现在说打人是不对的,我们反思一下,这真的是孩子不听话,叛逆吗?

   当然这里还涉及家庭教育、幼儿发展心理学、基础教育学、生物学、社会学等方面,涉及甚广,展开延伸的话,我现在已经整理手稿13万余字,篇幅时间精力有限,简要回答,个人观点,望参考指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