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 症状 治疗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元凶”是病毒,最常见的一种是称为“柯萨奇”的肠道病毒,其它一些能引起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的病毒,如腺病毒和埃可病毒亦能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病毒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心脏产生损害:一种是病毒进入机体后,随血流到达心脏,直接进入心肌细胞,对细胞形成破坏;另一种是病毒乾主机体后,诱使机体自身产生一些伤害心肌细胞的物质,使心肌细胞受到损伤。目前认为上述两种方式均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前者常出现在疾病的早期和急性期,后者多出现在晚期和慢性期。
病毒性心肌炎的起病方式常见的有三种,即一般型,暴发型和隐匿型。一般型起病前1-2周常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如感冒,腹泻等,然后出现你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可能会发现心脏扩大,心童低印或心律不剂等体征。暴发型起病常常没有任何先兆症状和体征,来势凶猛,临床常表现为突然抽风,医学上称为“阿斯综合征”,这是由于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心脏向外泵血减少,脑缺血缺氧而引起的抽风。暴发型还可以表现为突然心力衰竭中血压突然降低而出现心源性休克等。隐匿型起病学沉没 有明显的呼吸道和肠道感染的前驱病史,常在劳累后出现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时,才发现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临床上最常见的起病方式为一般型,但暴发型和隐匿型对患儿的威胁最大,要引起家长和临床医生的重视。
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除了注意上述表现外,还可借助心电图和血生化检查。心电图上新近出现了心律失常的表现,要考虑有心肌炎的存在,如能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对诊断就更有意义了。但需要注意的是,绝不能单凭心电图上的心律失常来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否则就会将部分单纯性心律失常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这会在无形中给患儿和家长增加精神和经济负担。血生化检查中最常用的指标是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目前许多医院使用的心肌酶谱正常值均为成人标准,而实际上小儿心肌酶谱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正常值,因此不能一看心肌酶谱高于正常参考值就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准确性不高,现在许多医院都开展了检测心肌肌钙蛋白的方法来辅助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实践证明,确能提高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准确性。总之,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是一种综合过程,不能仅靠哪一项检查或哪一个指标来诊断。对一些复杂的病例,可能需要比较高级和昂贵的检查仪器和手段。必要时尚需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来明确诊断,以便为有效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对于患了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不要产生过重的精神压力,要使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知道,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可使绝大多数的患儿得到治疗,相当一部分患儿可以完全治愈仅有极少数的患儿会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或扩张型心肌病。其次,要让患儿尽量卧床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第三,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一般病毒性心肝岂炎在医院治疗大约3周时间,然后可以在家治疗。由于病毒对心脏损害的特殊性,其恢复期要长于病毒对其它脏器的损害,一般为3个月到半年。部分患儿在此期间因不愿意耽误课程,会坚持到学校学习,但要注意不要过于劳累,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并且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小儿心肌炎诊治要及时
3岁的小燕患了感冒,打喷嚏、流鼻涕、发热伴咳嗽,妈妈给他服了一些感冒药,以为很快会好,谁知几天后小燕表现多汗、呼吸较快、没走几步要妈妈抱,妈妈当即把他送医院去检查,结果诊断为轻度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治疗一周好转后出院。妈妈以为小燕已痊愈,照常让他活动。一周前小燕又患了感冒,不久出现面色苍白、气促,妈妈不敢怠慢,立即带他到医院检查,结果心肌炎复发,立即往院治疗。小燕妈妈不明白孩子感冒为何会患心肌炎,怎样诊断和正确治疗呢?怎样配合医生治疗?带着这些问题去请教了专科医生。
怎样知道孩子患了病毒性心肌炎?
目前己知引起儿童心肌炎的祸首有20多种病毒,这些病毒进入血液后直接侵入心肌,同时使机体产生损害心肌的一些物质,引起心肌炎。孩子在感冒后不久出现气促、胸闷、面色苍白等症状,此时应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首先要做心电图检查,如果发现有心律失常或T波的明显异常,结合临床对诊断很有意义。当然不能单凭心电图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还需进行血液检查,如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测定。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对较重的心肌炎小儿可检查超声心动图,以发现心腔扩大和心功能有否降低。对复杂的病儿,必要时还需进行心肌、心内膜活组织检查来确诊。
孩子患了心肌炎会影响今后健康吗?
对患病毒性心肌炎的孩子,只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大部分是可以痊愈的,不会影响今后的健康。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未撤底治疗好,常会复发,甚至发展成迁延性心肌炎或心肌病,到那时要恢复正常就非常困难,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怎样防治心肌炎?
首先家长要配合医生治疗,尽量让患儿休息好,以减轻心脏负担。吃易消化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目前对心肌炎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常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静脉注射和辅酶Q10、能量合剂等。对较重的急性病人需用皮质激素。有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病人要用药纠亚。
中医治疗心肌炎有效吗?
中医治疗心肌炎有较好的效果,由于中医重视整体的调节,疾病恢复较快,副作用亦少。常用的有炙甘草汤加减,如炙甘草、丹参、黄芪、麦冬、党参、茯苓煎汤,每日一剂。也常用中成药,如独参针剂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用黄芪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此外还有抗柯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目前许多资料已证明采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炎有明显的效果。
小儿腹泻慎防心肌炎
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不少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中有些病毒可侵犯心脏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心肌炎大致有三种表现:
早搏是病毒性心肌的表现形式之一。多数孩子无不适,作心电图检查才被证实。若孩子情况良好,心脏没有扩大,心脏功能也正常,可以暂时不予药物治疗,早搏会慢慢减少和消失,但必须注意儿童的休息和营养。
心脏传导阻滞是病毒损害了心脏的传导系统,使心脏起跳的激动在心脏不同部位不能正常地传送。轻者可以没有任何表现,仅作心电图检查才被发现;重者心跳节律变慢或不规则。若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少于40次,患儿会发生脑缺血,引起全身抽搐,甚至心跳突然停止。这类危重的心肌炎需住院紧急治疗。
心力衰竭是严重心肌炎的表现。患儿有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退,使心脏不能有效地起到血泵的作用,从而使全身组织的供氧不能满足正常的需要。此时患儿可出现气急、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脉搏微弱、不能平卧等症状。若不及时送医院治疗,会危及患儿的生命。
因此,当孩子有腹泻,同时存在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脉搏过快等征象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心肌炎用什么药物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一般多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1.卧床休息 病人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及减少耗氧量。心脏扩大及并发心力衰竭者应延长卧床休息至少3~6月,病情好转或心脏缩小后可逐步活动。
2.镇静及镇痛处理 病人烦躁不安、心前区痛、腹痛豚肌痛,必须及时对症处理,可用解痛镇痛剂,如苯巴比妥、阿司匹林、索米痛、可待因,必要时可注射吗啡。
3.免疫抑制剂 随着发病机制的研究,80年代以来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探索渐增,主要是用强地松加或不加硫唑嘌呤,用于抢救急性期并发心源性休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力衰竭经其他治疗不满意者,一般不宜常规用于早期心肌炎。开始用氢化可地松5~10mg/(kg·d),或地塞米松0.25~0.5mg/(kg·d),静脉滴注。以后用强地松1~2mg/(kg·d),口服,1月后渐减量,可加用硫唑嘌呤2mg/(kg·d),口服,疗程在6个月以上,并注意预防及治疗继发感染。曾报告经心骨膜心肌活检证实的重症婴儿和儿童心肌炎患者13例,均用强地松治疗,1例加用硫唑嘌呤。除1例死亡外,存活者均显示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及心脏大小与收缩功能恢复正常。其中8例重复心内膜心肌活检,结果均有好转,6例炎性浸润消退。
4.其他治疗 维生素C有消除自由基的作用,100~200mg/(kg·d)加入葡萄糖液20~50ml静脉注射,3~4周为1疗程。辅酶Q10有保护心肌作用,每日肌注5mg,连胜2~3周,1,6-二磷酸果糖可改善心肌代谢,每日静脉注射100~250mg/kg,连用2~3周。黄芪有抗病毒及保护心脏作用,可较长期口服或肌注。
5.对症治疗 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治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