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突发?

热炸了,中央气象台连续18天发布高温预警,连续的高温,我想大家只要有户外活动的经历都会感受到那份酷热难耐。

面对高温环境我们是否还应该在户外工作呢?在2012年7月5日,我国就推出了一部《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这部管理办法规定:

1、如当天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

3、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等。

大家看,这部《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说的很清楚,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适合高温环境下劳动,需要规避高温环境。所以,张大夫也在这里提醒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避暑,否则可能引起灾难性后果。

心脑血管疾病怎么治疗,有特效药吗?

心脑血管疾病需要科学的治疗,没有可以一劳永逸,万试万灵的特效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统称,主要以中老年群体为主,最近几年低龄化趋势明显,目前在中国有2.9亿的患者,也就是说我们身边5个人中,就有一个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试问如果有特效药,可能出现这种局面吗?

心脑血管疾病如何患有的?顾名思义此类疾病的核心在于血管,而血管最为主要的作用,是向身体各部分进行运输血氧,使其正常工作,一旦血氧无法准时、足量运输到相应部位,那么就会使这个器官因为缺乏能量能减缓或停止工作,出现一系列不良症状或事件。

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大家最熟悉的就是“饮食”,饮食作为人体摄入营养最主要的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身体需要多种营养,而我们吃下的食物却不一定符合身体所需,一旦长期食用高盐、高脂、高糖食物,那么自然会使其含量过高堆积,一旦大量多余血脂在血管中堆积,就可能引发炎症,形成斑块,阻碍血液的流通,出现多种症状。

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易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会逐渐老化变硬,这样也就会失去可以自动调节的弹性,更易形成斑块阻碍血液流动。

除了斑块导致的冠脉狭窄外,患者平时不健康的坐姿和站姿会影响导致脊柱的正常曲度,一旦其发生病变,可能会引起周围神经兴奋紊乱,导致其支配的血管出现痉挛收缩现象,这种血管的整体收缩对血液的阻碍影响更加强烈,更加严重。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其实在某种程度来讲,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并不能称之为治疗,而是一种控制方向,主要以控制病情发展、延缓病情恶化速度为目的。

阿司匹林和他汀应该是绝大多数心脑血管患者最常用的药物,也是最基础的“治疗”,就像我上述所说,其目的在于推迟发病速度,而非使疾病痊愈,如果患者还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并发症,就需要在药物中进行增减种类或剂量,达到控制的目的,一旦病情没有得到稳定控制,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不良事件,这时候就需要急救措施的帮助,通过支架、搭桥等措施进行血运恢复,达到急救的目的。

基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我们其实应该明白药物的作用是有限的,哪怕未来医学飞速发展,也不可能出现“特效药物”,我们需要通过非药物的手术对其进行治疗,比如说脊柱病变导致的心脑血管患者,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解除基础病变、调控神经支配系统来进行治疗,这样完全可以使患者恢复正常的血运循环,恢复健康。

不说未来,只谈现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没有任何特别有效的药物,这是基于病因的分析结果,由于目前医学界对其还没有完整的认知,药物的研发也迟迟没有进展,所以现今任何药物都不可能称之为“特效药”,请大家注意分辨,不要盲目相信一些“神药”,这是天方夜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