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大多没有典型症状,很容易被忽视而没有及时就医。这提示,高危人群要了解高血压的一般症状,一旦有相关不适感,应尽快就诊检查;对于普通人群,在任何看病或体检过程中,一旦提示有血压升高的情况,应引起重视,定期复查,让专业医生对血压升高的情况进行判断。
诊断流程
当出现高血压典型症状或相关可疑症状时,患者应及时、尽快就诊。诊断流程如下:
1. 由专业医生确立高血压诊断,确定血压水平分级;
2. 判断高血压原因;
3. 分析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症状,做出病因和鉴别诊断,评估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可服药控制血压,但出现以下状况后,需要及时入院进一步诊治:
没有确诊病因;
2、3级高血压,已出现靶器官损害;
已有明显伴发疾病或并发症,如嗜铬细胞瘤、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疾病、妊娠中毒症、眼底改变等;
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
高血压危象(≥180/120 mmHg)。
诊断标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有3次诊室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诊室收缩压(俗称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俗称低压)≥90mmHg,而且这3次血压测量不在同一天内,此时可诊断为高血压。
诊室血压是指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获得的血压值。如果是家庭自测血压(HBPM),则诊断标准数值调整为≥135/85mmHg。
如果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且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就算血压低于 140/90 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24小时内平均血压≥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间≥120/70mmHg。
请注意: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属于不同级别时,以符合较高分级的那个为准,即诊断标准宁愿更加严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