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你有哪些建议呢?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在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要用发展的思路和眼光去解决。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进程务工,在中国广大农村就出现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是社会问题,但是社会对解决这个问题的机制和体制还不是很健全,因此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依然要依靠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父母。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两个心理方面问题包括:隔代人抚养“重养轻育”的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老人照比父母在情感上肯定是差很多的,而且在教育上也会有欠缺,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启蒙教育的缺乏,使得留守儿童在成长道路上缺少最重要的一课!

留守儿童“情感饥渴”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正常儿童本应该与父母产生的情感交流不得不被迫终止,这样的终止祖父母是无法替代的。一般来说,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会一年回来一两次,跟孩子经过短暂相聚后就要离开孩子继续去务工。这样的养育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孩子内心对父母情感的渴望——即“情感饥渴”,同时在孩子的内心形成一种“障碍”式的心智模式:不敢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因为亲密关系的建立即意味着必须承受失去亲密关系的痛苦。当这样的留守儿童长大成人后,他们不敢去恋爱和结婚,结婚后离婚的概率也较大,因为“建立亲密关系模式必定失败”的心智模式在暗处操纵着他

解决办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完善,留守儿童和父母见面已经不是问题。PC端和手机端的可视软件让孩子与父母见面成为可能。如果父母愿意在自己每天辛苦之余多跟留守儿童进行视频通话,在视频两端进行语言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那么以上主要心理两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得到缓解甚至是解决。只要父母坚持经常跟孩子沟通情感,相信留守儿童也会跟城市里绝大多数孩子一样,身心健康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除之之外,乡村的教师应该提高对孩子心里的关注,尝试以父母的关心态度(当然不可能替代父母)去跟孩子沟通,从小培养孩子建立孩子的信心,这个是社会普遍的难题,本就难以妥善解决,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