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资浅医生,我来说说我的观点。糖尿病如果单纯依靠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无法逆转的。简单的说,糖尿病是什么?是自身的胰岛功能分泌不足导致无法分泌血糖,也就是说胰岛的功能受损了,无法正常运作了,所以需要外物的介入(药物治疗)来替代或让他正常运作。当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血糖的控制和糖尿病的控制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现代人都有一个通病,这个通病是什么呢?觉得自己没病!不到痛到无法呼吸是不会上医院也不会觉得自己身体有问题。有的是知道自己身体有问题不及时治疗最后导致已经错过了黄金治疗的时间。
最近,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了第八版的全球糖尿病地图。数据显示,如今全球糖尿病成人确诊患者(20-79岁年龄段)从2000年的1.5亿,上升到了2017年的4.25亿,增加近2倍。而中国的糖尿病患者确诊人数达到了1.144亿人,也就是说现在国内十个人中有一个人患有糖尿病。这仅仅是确诊患者,还有许多的人已经有糖尿病但因为不在意和没有及时检查还未确诊!!也就是说真正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1.44亿。而根据数据推测,在国内至少还有6130万人是疑似糖尿病但还未确诊的情况。也就是说,在国内成年人中7个人(按14亿人口)中有1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已经不知不觉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很普遍的存在。
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DM,DiabetesMellitus)一词是描述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Insulin)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通俗的来说就是胰岛功能受损了,无法正常分泌了,导致身体的很多功能受损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都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原因了。因为糖尿病胰岛功能受损会引起其他器官的功能混乱导致问题的发生。
糖尿病的检查判断:自己检测时:一般情况下空腹血糖值大于等于7.0毫摩尔/升,餐后血糖大于或等于11毫摩尔/升。或者在近期出现三多一少(经常口渴多喝水,经常上厕所,饭量增加,体重下降)的情况就要注意,当出现值超标后最好去医院进行系统的检查。
糖尿病的分类1.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这类型病因是由于自身一道细胞受到破坏,导致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同时非常容易产生尿酮体。需要靠外力(一般是药物和胰岛素配合)来替代和分泌胰岛素。这类糖尿病在治疗初期胰岛功能会明显改善但仍需要长期外力来配合治疗。
2.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这类型在糖尿病人中占绝大多数,发病年龄大多在35岁以后。这种发病是十分缓慢,不知不觉不痛不痒中找到你。这类人大多是因为长期过量饮食,摄取高热量,导致胰岛素负荷运行,渐渐失去分泌能力。多数病人在饮食控制或服药后就可以控制血糖。但有些病人需要胰岛素配合。
3.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即妇女在怀孕的中期或后期才发现的糖尿病。一般是因为胎盘分泌多种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如胎盘泌乳素等,并且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此类型糖尿病易出现在妊娠后期。一般在患者分娩3个月以后,根据其血糖水平再做糖尿病临床分型,50%-70%的妊娠糖尿病在分娩后表现为2型糖尿病,一部分病人糖耐量恢复正常,仅个别病人转变为1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害1、对肾脏的危害:因为三高(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造成肾脏无法正常承受这么大的负担,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晚期会发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2、对心脑血管的危害:心脑血管伴随症状是糖尿病致命性伴随症状。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就像罐头食物一样,罐头里面的食物长期泡在糖水里会渐渐软化。血糖高也一样,血管长期泡在糖水里怎么不会软化呢?
3、对神经的危害: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最常见,晚期会造成截肢等。
5、对眼睛的危害:糖尿病的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血管,导致视网膜组织缺氧,从而视网膜出现微血管瘤、水肿、渗出、出血、新生血管以及玻璃体增殖性病变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轻者的糖尿病患者的视力下降,重者可引起失明。
6、对物质代谢的危害:一般表现为不能及时排出酮体,造成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7、抵抗力下降,病毒侵入:主要表现为皮肤感染,肠胃功能混乱等。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1. 自我的认识
中国有句古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得知自己患有糖尿病,就不要逃避要勇敢的去面对,去接受这个现实。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糖尿病病因及分型以及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这些包括糖尿病一天热量的摄取率,食物GI值对糖尿病的影响等等。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与医生配合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举个例子,像干果这类食物不是不能吃,只是他们对血糖的影响是有长期性的,所以具体怎么吃要因人而异,最好有个自我的血糖检测。其次,每个人胰岛的恢复和受损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控制和调整的方案也是不同的
2. 自我监测血糖
这点也是很重要的,根据每次血糖检测的情况随时调整血糖药物的计量。这里小编要重点提到一个例子,有一个病人每天只测空腹血糖,因为他晚上都有打长效胰岛素所以空腹血糖都控制的很好,结果却忽略了他每次餐后血糖都会飙高,以为自己血糖控制的很好就拼命的减量,一没注意导致血糖控制很不好,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所以,正常糖尿病检测至少在四次以上(空腹,午餐后两小时,晚餐前,睡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多次(空腹,三餐前后,睡前)。还需要强调的是在医院强化治疗出院的半个月内,一定要勤测血糖。因为在医院内一般都吃着营养餐也不经常运动,而出院后饮食发生改变同时运动量增加,医院给的出院医嘱很有可能让患者造成低血糖。这点特别要注意。
3. 饮食治疗
简单来说就是控制总热量,多吃碳水化合物,补充蛋白质。也可以这么说,多吃没脚的动物(鱼类),少吃红肉(肥肉,内脏)多吃粗粮(杂粮)少吃细粮(白米饭)多吃过水菜,少吃过油菜,多吃粗纤维,少吃细致菜。不是什么都不能吃,只是要记得适可而止。
4. 运动治疗
糖尿病的一个坏处就是会不断的降低免疫力,而且同时降低胰岛分泌的敏感性。所以适当的运动,增加自己的体力,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也是很重要的。对于糖尿病人来说,运动也不需要太大计量,最好吃完饭后半小时内运动,如散步,快步走,跳舞,打太极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有种情况,就是有的人胰岛素分泌的不足时的运动也会导致血糖升高,简单来说就是你胰岛分泌出胰岛,而运动又要消耗体力增加葡萄糖的分泌来补充能量就会导致血糖升高。所以,运动要适量,而且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运动。
5. 药物治疗。
这个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方案进行配合就好,一般而言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为主,2型糖尿病以吃药为主。温馨提示二甲双胍这种强刺激的药老人家建议不要吃。同时,在药物治疗的时候要经常去医院复查,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药物和计量。我有个患者就是医院检查后几年内也不复查也不调整计量,结果导致血糖严重失控。所以切记要经常去医院复查,检查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调整药量。
那要相信那些治疗糖尿病的偏方吗?很多患者在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后就开始各种寻找所谓的偏方,以期来治愈糖尿病。比如说有的人说吃蒲公英,有的人说吃秋葵,有的是去民间寻找中医之类等等。但据小编所知,目前这些偏方的效果意义并不大。很多偏方在控制血糖上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无法根治,大多的偏方只是减少患者对糖分的摄入而已。比如说,传说中的降糖神药秋葵水。秋葵水里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可以减少糖份在肠胃道里的吸收。一方面让人摄取足量的纤维质,也可以补足应有的饮水量。但是,秋葵水最主要的作用是减少肠胃道对于糖份的吸收,而不是真正的分泌胰岛素。糖尿病人主要缺乏的是胰岛素的分泌,所以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饮用秋葵水之前务必和医生或者营养师进行讨论,要不然有可能会造成血糖失控。现在,糖尿病仍然属于医学上的一个难题,只能以控制为主,未来也许能治愈,但现在也只能控制而已。
写在最后的话 糖尿病可怕吗?可怕,因为一旦发现他会伴随你的一生。可同时他又不可怕,因为只要控制的好,他就不会那么轻易的给你带来烦恼和病难。在小编的身边不乏很多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却活的很长寿。在和他们聊天过后总结了以下一些话与大家一起分享“管住嘴,迈开腿,勤检测,多配合,乐心态,好习惯”换句话说就是保持乐观的心态,知道自己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多运动让自己有个好身体有抵抗力,多去医院检测配合医生治疗,让血糖一直保持稳定,那么那些并发症就不会那么快的找上你。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是暂时无法根治的。但随着科技日新月异,也许未来的不久他就会得到根治。像我们的屠呦呦先生不是也攻克了人类千百年无法解决的难题吗?所以,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后不要悲观更不要轻易的放弃治疗,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不要说医学出现奇迹,至少糖尿病并发症也会远离你。
我是资浅医生,从医数十年,专注健康医疗那些事,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提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