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了吃什么药好?有哪些有关小儿感冒的常识?

您好!您说的症状符合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范畴,您可以参照下面的内容进行调理、治疗。

欢迎关注我,为您提供优质的健康答案。

小儿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肺系疾病,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为特征。一年 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和气候多变时发病率高。任何年龄皆可患病,但年幼和体质 虚弱的小儿容易发病。本病有轻重不同,轻者称伤风,重者称感冒。有流行性的称为时行 感冒。感冒病情较轻,一般预后良好。西医称四时感冒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 “上 感”; 称时行感冒为流行性感冒,简称 “流感”。近年又提出两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 染,即疱疹性咽峡炎 (为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 和咽结合膜热 (为腺病毒所致)。

中医古代文献中对感冒临床表现的描述较多。如《幼科全书·发热》 云: “凡伤风发 热,其证汗出身热,呵欠面赤,目涩多肿,恶风喘气,此因解脱受风所致,宜疏风解肌退 热,先服柴葛解肌汤,发去风邪。”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外因 以感受风邪为主,常兼杂寒、热、暑、湿、燥等,亦有感受时邪疫毒所致 者。以气候骤变,外感六淫; 寒温失常,疫邪流行为其主要的外因。

2. 内因 体质虚弱,调护失宜。

二、病机

感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卫,可累及肝、脾。邪气的性质不同,侵入的途径也不相 同。风寒之邪主要从皮毛而入;风热之邪主要从口鼻而入。侵犯肺卫,而发感冒。小儿体 禀少阳,感邪之后,易于从阳化热。无论感受寒邪,还是感受热邪,皆可化热,出现发 热,甚至出现高热。小儿感邪之后,易于传变。或表证未解,里证已现,可形成表里、寒 热错杂之证。

1.基本病机 邪侵肺卫。

2. 常证病机

(1)风寒感冒 小儿形气未充,腠理疏薄,表卫不固,冷暖不能自调,易感外邪。风 寒之邪经皮毛而入,束于肌表,郁于腠理,致使卫阳不得宣发,而发热、恶寒、无汗;肺 气失宣,则致鼻塞、流涕、咳嗽;寒邪郁于太阳经脉,气血凝滞不通,则致头痛、身痛、 关节酸痛。

(2)风热感冒 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侵犯鼻咽肺卫,而见鼻塞不通,流浊涕,打 喷嚏,咽干而痒,或咽红肿痛,发热。邪在卫表,则致发热重、恶风、微有汗出;风热上 扰,则头痛;肺气不宣,则咳嗽。

(3)暑湿感冒 暑为阳邪,暑多夹湿,暑湿之邪束表困脾。卫表失宣,则发热、无 汗;暑邪郁遏,清阳不升,则致头晕或头痛;湿邪遏于肌表,则身重困倦;湿邪困于中 焦,阻碍气机,脾胃升降失司,可见食欲不振。

(4)时邪感冒 时疫之邪属温邪,由口鼻而入,先侵肺卫,继犯于气,卫气界限,难 于分清,故初即发高热,恶寒,头身皆痛,甚则化热入里,胃气上逆,则见恶心、呕吐 等症。

(5)体虚感冒 小儿脏腑娇嫩,肺常不足,腠理不密,肌肤疏薄,卫外功能低下,加 之小儿寒暖不能自调,若再有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体质下降,抗病能力下降,则更 易于感受外邪。甚至感冒尚未痊愈,又发第二次感冒,反复不已。

3.兼证病机

(1)感冒夹惊 小儿具有心常有余、肝常有余、神气怯弱的生理特点。若素有客忤之 证,复感外邪;或感邪之后,偶受惊吓;或由于感冒之后发热,热扰心、肝二经,导致心 神不宁,魂魄不安,出现睡卧不安,一惊一乍,啼哭叫扰,此为感冒夹惊。

(2)感冒夹滞 由于小儿具有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的生理特点,若调护失宜,易 致乳食积滞,体质下降。此时不但易感外邪,而且感邪之后,积滞内阻,形成感冒夹滞 证;同时,感邪之后,可影响小儿脾胃的运化功能,若再失于调摄,饮食不节,易于产生 乳食停积,食滞中焦,出现感冒夹滞之证。

(3)感冒夹痰 小儿肺常不足,邪侵肺卫,肺失清肃,津液凝聚为痰,或影响脾的运 化而化湿生痰,以致痰停气道,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成为感冒夹痰之证。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病程长短不同。轻者仅有流涕鼻塞,喷嚏,咳嗽;重者发热 不退,咳嗽加重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甚至发生抽搐惊厥。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气候突变,或有感受外邪或与感冒病人密切接触史。

2.本病起病急,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微咳为主症。

3.感冒伴有兼夹证者,可有咳嗽加剧,喉间痰鸣,脘腹胀满,呕吐酸腐,纳呆不食, 惊搐不安,大便不调等。

4.病毒感染者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病毒分离和血清反应可明确病原菌。近年 免疫荧光、酶联免疫等方法的开展,有利于病毒的早期诊断。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可增 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链球菌引起者血中ASO滴度可增高。

二、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 系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所致,有明显流行病史。全身症状重,如 发热,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不明显。

2.急性传染病早期 许多传染病早期均表现为感冒症状,应根据流行病史,并抓住 每种传染病的特点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风寒、风热

(1) 风寒 若见恶寒,鼻塞,流浊涕,为寒包热郁或寒热夹杂的证候;若咽不红,流 清涕,舌淡红,苔薄白为风寒证候。

(2) 风热 一般咽痒、咽红肿痛,鼻流浊涕,舌红,苔白而干或薄黄,多为风热 证候。

2. 辨暑热、暑湿

(1) 暑热偏盛 发热较高,无汗或少汗,口渴烦躁引饮。

(2) 暑湿较盛 胸闷泛恶,体倦神萎,身热不甚,小便混浊,食少,舌苔腻。

3. 辨虚实

(1) 实证 风寒证、风热证感冒均为实证。

(2) 虚证 若反复感冒,每月至少2次以上,平时体质较差,容易出汗,畏寒,则为 虚证。

二、治疗原则

1. 基本治则 疏风解表。

2.具体治法 由于感受风寒、风热之邪不同,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 感受 暑邪,治以清暑解表; 虚证感冒较为复杂,治以扶正解表; 时行感冒,应以清热解毒为 主; 出现兼证,夹滞者,佐以消导; 夹痰者,佐以化痰; 夹惊者,佐以镇静。

三、分证论治

(一) 常证

1. 风寒感冒

证候表现: 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不 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证候分析: 外感风寒,客于腠理,邪正交争,肌表被束,故发热,恶寒,无汗,头 痛。肺气失宣,故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不红,苔薄白,脉浮紧,为外感风寒之象。

治法: 辛温散寒,疏风解表。

方剂: 荆防败毒散 (《摄生众妙方》) 加减。

方解: 方中荆芥、防风、羌活、苏叶解表散寒; 前胡宣肺化痰; 桔梗宣肺利咽; 甘草 调和诸药。

加减: 头痛明显者,加葛根、白芷散寒止痛; 呕吐者,加半夏、紫苏降逆和胃。时行 感冒发热较高,有流行趋势者,加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解毒清热。

2. 风热感冒

证候表现: 发热较重,恶风,有汗热不解,头痛,鼻塞,或流黄涕,咳嗽声重,痰黏 白或稠黄,咽红或痛,口干引饮,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而干,脉浮数。

证候分析: 外感风热,邪在卫表,故发热较重,有汗热不退。风热外袭,肺气失宣, 故流黄涕,咳嗽痰黄,咽红。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风热之象。

治法: 辛凉清热,疏风解表。

方剂: 银翘散 (《温病条辨》) 加减。

方解: 常用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解表清热; 薄荷、桔梗、牛蒡子疏风散热,宣肺利 咽; 荆芥、豆豉辛温透表; 芦根、竹叶清热生津除烦。

加减: 高热加栀子、黄芩清热; 咳嗽重,痰黄稠者,加桑叶、瓜蒌皮、杏仁宣肺止咳; 咽红肿痛者,加蝉蜕、蒲公英、玄参清热利咽; 大便秘结加枳实、生大黄通腑泄热。

3.暑湿感冒

证候表现: 高热无汗,头痛、头晕,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有呕吐,腹 泻,咳嗽,苔薄白或腻,脉数。

证候分析: 外感暑邪,卫表不和,则高热无汗。暑多夹湿,故身重困倦。暑湿中阻则 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苔腻为湿重之象。

治法: 解暑清热,疏风解表。

方剂: 新加香薷饮 (《温病条辨》) 加减。

方解: 常用香薷发汗解表化湿;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暑; 厚朴行气和中,理气消痞; 扁豆健脾和中,利湿消暑。

加减: 热重者加黄连、栀子清热; 湿偏重加茵陈、苍术; 伴恶心,苔黄腻者,加佩 兰、藿香清化湿热;腹胀腹泻者,加葛根、黄芩、黄连清肠化湿; 呕吐加半夏、竹茹降逆 止呕。

4.体虚感冒

证候表现: 发热不高, 反复发作, 自汗, 面色㿠白, 恶风怕冷, 鼻塞流清涕, 肢软乏 力,胃纳不香,或有咳嗽,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 本证病程较长,证情复杂。但是,其根本是体质虚弱所致。营虚卫弱,腠 理不固,故自汗,恶风。邪少虚多,故发热不高,舌淡嫩,感冒反复发作。

治法: 调和营卫,疏风解表。

方剂: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方解: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扶正祛邪; 桂枝汤调和营卫。

加减: 畏寒鼻塞者,加荆芥、防风辛温解表; 咳嗽者,加杏仁、浙贝母、前胡宣肺止 咳;若病情迁延,见不规则发热,夜间盗汗,咳嗽,口干,舌红,苔少者,去桂枝,加玉 竹、丹皮、沙参、百部以益气养阴,润肺止咳。

(二) 兼证

1. 夹惊

证候表现: 除感冒症状外,兼见惊惕哭闹,睡卧不宁,一惊一乍,舌质红,脉浮弦。

证候分析: 本证兼见的惊惕哭闹,睡卧不宁,一惊一乍症状系由受惊所致。心肝热重 者,舌质红,脉弦。

治法: 疏风解表,清热镇惊。

方剂: 银翘散合镇惊丸加减。

方解: 银翘散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镇惊丸镇惊安神。

加减: 常加用钩藤、僵蚕、蝉蜕清热镇惊。可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2. 夹滞

证候表现: 除感冒症状外,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 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苔厚腻,脉滑。

证候分析: 本证兼见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小便短黄,舌苔厚腻,脉滑 症状系由食滞中焦所致;食积化腐,浊气上升则口气秽浊,大便酸臭。

治法: 疏风解表,消食导滞。

方剂: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方解: 常加用山楂、神曲、鸡内金消食化积; 莱菔子、枳壳导滞消积。

加减:若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壮热口渴,加大黄、枳实通腑泄热,表里双解。

3. 夹痰

证候表现: 除感冒症状外,兼见咳嗽,喉间有痰。

证候分析: 本证兼见的咳嗽,喉间有痰症状,属风寒夹痰者,痰白清稀,恶寒,无 汗,或发热,头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属风热夹痰者,痰稠色白或 黄,发热,恶风,微汗出,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 疏风解表,清肺化痰。

方剂: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化痰的方药。一般风寒夹痰证可用三拗汤合二陈汤 加减; 风热夹痰者可用桑菊饮合清气化痰丸加减。

方解: 常用麻黄、杏仁、半夏、陈皮等宣肺化痰; 常用桑叶、菊花、瓜蒌皮、浙贝母 等清肺化痰。

四、其他疗法

1. 中成药

(1) 午时茶 每次1/2~1包,每日3次。疏风解表,消食化滞,用于轻症小儿风寒 感冒夹滞者。

(2) 板蓝根冲剂 每次1/2~1包,每日3次。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红 肿者。

(3) 双黄连口服液 每次5~10mL,每日3次。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 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

(4) 小儿回春丹 每次2~3粒,每日3次。用于感冒夹惊者。

2.外治法

敷脐法: 用退热散以蛋清调成糊状,外敷脐中。

3.针灸疗法

(1) 针法 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头痛加太阳,咽痛加少商。用泻法,每日 1~2次。用于风热感冒。

(2) 灸法 取大椎、风池、风门、肺俞。用艾炷1~2壮,依次灸治,每穴5~10分 钟,以表皮温热为宜,每日1~2次,用于风寒感冒。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平时应加强锻炼,增加户外活动,以提高抗病能力。

2.讲究卫生,常洗澡更衣,保持清洁卫生。随气候变化增减衣被,防止受凉或过热, 少到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感冒患者。

3.食醋含漱,或用之熏蒸室内等均有预防之效。

二、调护

1.发热高者应卧床休息,居室环境要保持安静。

2.加强营养,多食富有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

3. 发热时应保证水分供应,宜饮白开水,或水果汁。

【古籍选录】

[1] 《幼科全书·发热》 云: “凡伤风发热,其证汗出身热,呵欠面赤,目涩多肿, 恶风喘气,此因解脱受风所致,宜疏风解肌退热,先服柴葛解肌汤,发去风邪。”

[2] 《幼科释迷·感冒》 云: “感冒之原,由卫气虚,元府不闭,腠理常疏,虚邪贼 风,卫阳受摅。”

[3]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 云: “小儿伤暑,谓受暑复感风寒也。其证发 热无汗,口渴饮水,面色红赤,干呕恶心,或腹中绞痛,嗜卧懒食。以二香饮治之…… 若伤暑夹食,大吐泻者,以加味香薷饮治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