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样养生?该注意些什么?

冬季如何养生? 贴来供参考
冬季养生有八宜
一宜保暖。冬季“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而暴暖大汗。
二宜健脚。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以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相当重要。
三宜防病。寒冷会诱发心肌梗死、中风,使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症状加剧。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注意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四宜多饮。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量不应少于2000—3000ml。
五宜调神。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适宜的活动,如散步、慢跑、跳舞、滑冰、打球、跳绳、踢毽子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不错的方法。
六宜通风。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七宜粥养。冬季饮食忌黏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为适宜。
八宜早睡。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阴平阳秘,阴阳调和则机体健康。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日报》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人阳气。《黄帝内经》说:“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得生存”。人体若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这样,生命就要停止。  冬季是从立冬日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到立春的前一天为止。冬三月草木凋零,冷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由于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人阳气。《黄帝内经》说:“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得生存”。人体若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这样,生命就要停止。一些年老体弱的人,在冬季往往容易感觉手足不温、畏寒喜暖,这种情况,人们常称之为“火力不足”,即祖国医学所说的“阳气虚”。重症肌无力患者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
(1)精神调养
严寒的冬季,朔风凛冽,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自然界的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以便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好准备。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成形胜于化气,因此,冬季养生,要着眼于“藏”。具体到人体的精神活动,尤如何藏呢?《黄帝内经》里早已明确指出:“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意思是说,人们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最好能做到含而不露,好像把个人的隐私秘而不宣,尤如得到渴望之珍品那样满足。其中心思想是:在冬季人们要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正和夏日里调养精神的方法中的“使华英成秀”截然相反。
延长光照时间:因为冬季光照时间短,是情绪抑郁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当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它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分泌。
适当体育活动,因为通过体育活动能调整肌体的植物神经功能,使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得以抑制,减轻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激怒、焦虑、抑郁等状态。
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B1、B2的豆类、乳类、花生、动物内脏等,若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缺乏,可影响大脑的功能和情绪。
(2)饮食调养
严冬季节,寒气逼人,人体的生理活动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中医学认为,冬季应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也就是说,人体的生理活动因冬季气候特点的影响而有所收敛,并将一定能量贮存于体内,以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又要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冬季热能的更多支出,增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如下。
①增加热量:保证充足的与曝寒和活动强度相适应的热能。蛋白质供应量限制在常温下的需要量水平,而热量增加部分,应以提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供应量来保证。无机盐类供应量,应保持常温下需要量略高一些。
②充足的维生素供应: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需要量。摄人足够的动物性食品和大豆,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适当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达到一半以上,保证蔬菜、水果和奶类供给充足。若能达到上述要求,则可抵抗冬季的寒冷;保证身体的健康。患者如果以淀粉为主的碳水化合物型进食方式,往往满足不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素摄入的需要,结果造成机体衰退和抗病能力低下,容易发生感冒。
此外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少食过咸以及过苦的食物。
冬季饮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此外,冬季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阳……,无扰乎阳,”的原则,即是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像藕、木耳、胡麻等物皆是有益的食品。为了避免维生素缺乏,应多吃些新鲜蔬菜,如菠菜、油菜
及绿豆芽等。还需说明一点的是,要谨防冬季易发生的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一般容易发生在夏季,冬季就往往被人们忽视。
(3)起居保健
《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些睡、晚点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以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除起居作息合理安排外,还必须保持室内温暖恒定。若室温低则易伤元阳,室温过高,室内外温差大,就很容易外感。
老年人患者生理机能下降,皮肤老化,血管收缩较差,加上代谢水平低,衣着以质轻又暖和为宜。青年患者代谢能力强,自身调节能力比较健全,对寒冷的刺激,皮肤血管能进行较大程度的收缩来减少体热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则不同,其身体较稚嫩,体温调节能力低,应注意保暖。但婴幼儿代谢旺盛,也不可捂得过厚,以免出汗过多影响健康。
(4)坚持运动
冬天,因为气候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有条件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冬季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不但有益于身体健康,还可以增强抗病能力。
冬季锻炼,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并且要避免着凉。户外活动,要适当穿得暖和些,戴上帽子和手套。如果风沙太大,还要戴上口罩。在运动中间休息时,切记穿上外套。
(5)药物保健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亦应之。人体的阳气于冬季内藏,阴精固守,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皆已采用冬令进补,作为防病强身的传统方法。
一般认为,冬月三九天是进补的最佳时候,这是根据中医学“冬至一阳生”的观点确定的。“冬至”是冬三月气候转变的分界线,由此,阴气始退,阳气渐回,这个时候进补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使闭藏之中蕴藏活泼生机,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为下一年身体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辨证进补。虚人当补,但虚人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故进补时一定要分清气血、阴阳、脏腑、寒热,辨证施补,方可取得益寿延年之效,而不致出现偏颇。
要注意不同年龄等情况的补益。人的一生需经历儿童、青年、壮年、老年等不同的发育和生理变化阶段。各个阶段人体内脏腑的气血阴阳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应该根据这些变化来补益身体。
补勿过偏。此指补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偏。过偏则反而成害,导致阴阳新的失调,使机体遭受又一次损伤。补宜适度,适可而止,千万不可过偏。
冬季进补固然重要,但最好能与其他养生法结合起来,如节房事、避风寒、调饮食等,这样有益于药补的吸收利用、相得益彰。
(6)防病保健
冬天重症肌无力患者必须重视寒冷对于本病的影响。当人体受到过度寒冷刺激时,可使热平衡系统机能发生障碍,皮肤中的感热器将冷刺激传给下丘脑,下丘脑又支配垂体,导致内分泌系统失调。寒冷对于适应能力差的老年患者和危重患者的作用更明显,寒冷使患者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增加,左心室负荷加重,血压升高,这对伴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其他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更为不利。此外,重症肌无力患者体质偏弱,容易出现感冒,或者直接由于寒冷导致疾病加重和反复,需要密切注意,避免感冒和受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