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气血双亏靠补,那么如何判断补气到一定程度合适呢?

实际上“气”不是永远维持一个固定的状态。

有人说气血双亏靠补,那么如何判断补气到一定程度合适呢?

中医讲五运六气,一年分为六季,风季、热季、暑季、湿季、燥季、寒季,每年固定六步不变,称为“主气”。补气不能过度,过度则主“主气”亢盛有余,变成“气实”。

简单来说,这牵涉到中药“疗程”的问题。

上面讲到六季,每一季的气都应保持平衡,不可过盛。根据六季来划分时间,每季是2个月。所以,虽然具体情况是因人而异,但中医补气的疗程基本固定,一般是一个月一疗程。

所以可以这样理解,一个疗程,也就是一个月补的气,是正常人一季的气的50%。

这里要提到一个原则,即“非虚勿补”。只要有气虚证,连补一个月,也不会造成气盛。

——有没有“正好”的情况呢?没有。这样想,只要达到“虚”,就是说人体消损了50%以上的气。就算再加上50%也肯定是不足100%的。也就是说,只会欠缺,不会过多。

至于欠缺的这一点,是不会再继续“补气”下去了。而是“补血”。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同根同源,血可以转化为气。

可以这样理解,严格遵照医理来补气,其实是无法“补满”的。因此,患者根本毋须判断补到什么程度合适,因为肯定还是不足。

其实治疗气虚的过程要很久。就算连用一个月药补,之后停药了,气虚的症状只能说有所改善,但不会完全消失。这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会慢慢消失。

在之后的时间里,不补气,只补血。补血的程度判断就很简单了。所谓“流通方为补”,补到“通”就好。什么叫通?血虚血亏的症状消失,就算通了。血虚的症状跟气虚不同,只要对症,效果立竿见影,而且到了“通”的程度,症状就会消失。

但实际上,这时血也没完全补满,最后的阶段,要靠人体自身机能的发挥,最后达到彻底痊愈。

也因此,中医更注重停药后的调养。并且,原则是非虚勿补,滥补伤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