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为晨练最好:事实上黄昏最适合健身;2.忽视热身:应充分活动关节防运动损伤;3.空腹活动:应补充必要的能量;4.运动量越大越好:应从小运动量开始;5.运动中大量饮水:应运动完一小时再喝水;6.运动后不做整理:应做整理运动。
跑步过程中有哪些误区?
在树林中晨跑:植物白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同时排出氧气。但在晚上,它们却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一大片树林在一夜之间能排出相当多的二氧化碳,加上树丛茂密,二氧化碳不易散发。所以,清晨时树林中的空气是一天当中最差的,此时晨跑,对身体健康无疑是有害的。尤其是老年人,跑的时间长了,会发生胸闷气急、心率失常等情况。年轻人身体素质差的也会有头晕眼花、呼吸急促的症状。
空腹跑步:运动需要能量,人体平时的能量来源主要是从食物中摄取的碳水化合物。空腹运动时,主要的能量来源就是脂肪,此时人体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浓度显著增高。虽然这些游离脂肪酸是心脏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但是如果这些物质过多,也会成为心脏的毒素,导致心率失常。因此,空腹跑步时距离不要太远,跑步前最好喝一杯糖水,补充能量和水分。
在浓雾中跑步:现在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大雾也越来越多,一些跑友不得不在雾中跑步。但在城市里,浓雾天气跑步对身体是不利的。雾气贴近地面,很容易吸附一些可溶性有害物质,如空气中的酸、碱、胺、苯、酚等。而且细小水珠升浮到空中时,也会吸附尘埃和微生物病原体。早上7~9点时,雾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对人的危害最大。雾气浓重的天气,可以改为室内锻炼。
跑步后突然停下:一些缺乏经验的跑步者,在剧烈跑步后往往喜欢突然停下,一屁股坐在地上休息,这是相当危险的。跑步过程中肌肉有节律地舒张和收缩,活动突然停止后,肌肉对血管的接压作用大大减弱,而血管仍处于扩张状态。由于重力作用,血液会集中在下肢,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使大脑出现暂时供血不足,这时会出现眼冒金星、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头晕恶心等现象。特别是从地上站起来的一瞬间,这种感觉会特别明显,严重的还会出现休克。所以,长跑后要继续慢跑慢走一段距离,并深呼吸,使机体自行调节到平静状态。
周末集中运动:一周前五天基本没有运动,身体实际上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周末突然拿出许多时间集中锻炼,反而会打破已经形成的生理和机体平衡,其效果比不运动更差。因此,科学有效的做法是每周锻炼3~5次。平时没时间锻炼,至少也应在茶余饭后活动一下身体,运动还是要讲究细水长流。
坚持天天跑步:有人以为,跑步锻炼必须天天坚持才有效。专家认为,跑步如果是以健身为目的,就要配合休息,否则疲劳过度,身体反而会出毛病。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是基于“超量恢复”这一理论:超过身体正常负荷量的运动能带给肌肉和内脏更强的刺激,于是身体就会组织“资源”去增强相关的功能。可是运动也会带来疲劳,因此需要给身体一定的时间去完成“超量恢复”。否则,不仅影响正常生活,还会给身体造成损伤。合理的跑步健身计划为每周3~5次,可根据自己的体力、疲劳程度等来决定跑步的天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