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以前的急救方法?煮中药太慢了,古人以前是用什么方法救急性病人的呢?

中医治疗六法分别是:砭、针、灸、药、按跷、导引。砭为第一法,就是刮痧。针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针炙。灸就是用艾火、灯心草之类的燃烧,熏,烫,古书记载,火有拔山之力,有回阳还魂之功,说的就是艾灸。药就是现在我们吃的药了。按跷就是按摩了。古人就是用刮痧板、针、艾条等工具,和一双手,就能治疗很多急症。

中医最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小嗑小碰,导致出血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出血症状,面对这种情况时,中医有哪些止血方法呢?
如何判断出血来源
判断出血来源可以针对性地止血。
喷射式出血为动脉出血。血液为鲜红色,出血速度快,可危及生命。
冒出式出血为静脉出血。暗红色血液大量流出,也易危及生命。
渗出式出血为毛细血管出血。只要压迫出血部位,不久即可止住血。
中医教你物理止血招数
第一招:一般止血法。对小而浅的出血创口,用创可贴即可。
第二招:指压临时止血法。临时用手指或手掌向骨面按压。情况稳定及止血用品(如绷带)准备好后,再选用其他止血方法。
第三招: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小动脉、静脉出血。在出血伤口上覆盖几层消毒纱布或较干净的手帕、布类等,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等紧紧包扎。压力大小以能止血而又不影响伤肢的血液循环为宜。(注:当伤肢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可出现指端发绀现象。)
第四招:止血带止血法。若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或遇到四肢大动脉出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在伤口近心端,将伤肢扎紧,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注意:上止血带时间过久,容易造成肢体坏死,因此每隔50分钟应放松一次,每次放松3~5分钟。在放松止血带的同时,要在伤口处加压,以防止血带放松后引起猛烈出血。
四种常见止血动作的利与弊
1、压
当伤口流血时用手按住出血区。分两种:一种是伤口直接压迫,无论用干净纱布还是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区,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种是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在出血动脉近心端附近的骨头上,阻断运血来源,以达到止血目的。后者需要培训才能学会。
2、包
包扎所用的材料是纱布、绷带、弹性绷带或干净的棉布或用棉织品做成的衬垫。包扎的原则是先盖后包,力度适中。先盖后包,即先在伤口上盖上敷料(够大、够厚的棉织品衬垫),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这是因为常用的普通纱布容易摩擦伤口,给后续处理增加难度。力度适中指的是包扎后应止血有效,检查远端的动脉还在搏动;包扎过松,止血无效;包扎过紧,会造成远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3、塞
用于腋窝、肩、口鼻或其他盲管伤和组织缺损处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直至确实止住出血。填实后,伤口外侧盖上敷料后再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的危险在于用压力将棉织品填塞结实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同时又将外面的脏东西带入体内造成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常引发破伤风或气性坏疽。所以,除非必要时,尽量不采用此法。
4、捆
止血带止血法,通常用于手术时,用以控制肢体出血是有效的,但可能造成神经和肌肉的损伤,也会因肢体缺血引起全身性并发症,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此法。
中医方剂帮助止血
1、四生丸
成份:生荷叶9g,生艾叶9g,生柏叶12g,生地黄15g各等分。
主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
2、十灰散
成份: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栀子、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
主治:血热妄行之呕血、咯血等。
3、黄土汤
成份: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各9g],灶心黄土半斤[30g]。
主治:阳虚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4、咳血方
成份:青黛水飞6g,瓜蒌仁去油9g,海粉9g,山栀子炒黑9g,诃子6g。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心烦易怒,胸胁作痛,咽干口苦,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5、苎麻根绿豆汤
成份:鲜苎麻根250克,鲜绿豆1000克,砂糖500克、生姜汁60g。
做法:苎麻根去杂质,洗净,切段备用;绿豆洗净、泡发,加水熬煮至绿豆软烂;加入苎麻根同煮10分钟,加入砂糖小火慢慢熬膏,加生姜汁和匀,每次服三汤匙,早晚空腹时用开水冲服。
功效:祛湿止带,凉血止血。适用于湿热型白带,气味腥臭者。
以上仅仅是应急以及辅助的止血方法,如果情况严重,请及时就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