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旅游,如何正确保护自己呢?根据个人经验,谈几点做法。
①.要服从导游游览时间安排、景点游览次序安排。不要擅自离开团队单独行动,以免掉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②.参观景点要先看"入园须知″或"游览须知″,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不隐瞒实情,不轻易做危险动作,不轻易涉及惊险项目,如过山车、蹦极等。③.要带齐证件,做好应急准备,随身带好备用药品等,防止突发事故。④要保管好自己的钱、卡、物,不要贪小便宜,不要私自猎奇好胜,不要私自与陌生人交往,不要盲信购物宣传,乱花钱购不实用的物品。⑤.要做文明旅游者,不起哄,不相骂,不打架,不闯红灯,不涉嫌黄赌毒。
能做到以上几点,我敢说,您的生命和财物都是安全的。
在野外遇到危险动物怎么办?
在户外探险活动中,经常会受到危险动物的威胁。以下主要介绍几种常见危险动物的防范方法。
一、野猪野猪与家猪很相近,但比家猪头型大、口裂深、耳朵小,有发达的犬齿,并外突形成獠牙。野猪身高1米左右,体长1.5-1.8米。
野猪非常凶悍,在森林中,大型食肉动物也要让其三分。但野猪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是例外:被人类逼得无退路;进食、饮水时受到干扰和惊吓;和幼崽在一起。
野猪进攻的主要方式是用獠牙挑刺对手,其下颌的力量可以咬断人类的腿骨。
在野外与野猪相遇时,最好是悄悄地躲开,只要不去有意骚扰它,一般是不会有麻烦的。只要不去惊动它,野猪往往也会自己走开。在遇到野猪时应注意:(1)野猪远距离害怕人类,但与人类距离较近时反而具有攻击性。
(2)野猪晚上比白天兴奋,最好不要在有野猪出没的地方过夜。
(3)野猪遇事喜欢看个究竟,遇见人时它可能会停在那里观察一会。这时不要害怕,要冷静,它马上就会离开。
(4)野猪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要比在不熟悉的地方有更大的攻击性,因此,尽量不要在野猪活动的地盘上多停留。野猪待过的地方往往有许多被压倒的植物,地面也不整齐,还有不规则形状的排泄物。
(5)野猪的幼崽是许多食肉动物的猎物,所以野猪的幼崽不会离它们的母亲太远,不要靠近它们。
二、狼狼与狗很相似,但尾巴不上翘;颈部多生长密毛;口裂比狗深。单个的狼害怕人类,通常遇见人它就会先回避。但是,狼有群体生活的习性,尤其是草原狼。一般来说,狼群不会害怕没有武器的人类,所以遇到狼群是非常麻烦的事。
在户外探险活动中如果遇到狼群时,要注意以下环节:(1)狼比较谨慎,即使要攻击人类也不会马上动手,这是最好的离开机会。
(2)如果不能离开,必须学会与狼周旋。最好的方法是让狼不断地感到好奇。当它们对猎物的动作习惯了的时候就是开始进攻的时候了。狼一般会与猎物保持一段距离,既不进攻也不会离开。如果此时有几个人同行,可以做出不同的动作:唱歌、跳舞、走动、拍手;此时要不断观察狼的动作,同时收集一切可以燃烧的东西当“演出”结束时点起熊熊的篝火。
(3)当受到攻击的时候,也不要放弃最后的机会。狼最不抗击打的部位是鼻子和小腹,找准机会予以猛力击打。当手臂被咬住时,不要用力回拉,而是向狼嘴里塞。因为在狼嘴里的东西,越往外拉,它就咬得越紧。往里塞,它反而要吐出来。
(4)如果有武器,先打死那只坐在旁边观望的体积较大的狼。
(5)发现有狼的痕迹的地方,不要在那里过夜或夜间穿越。
三、熊虽然遇见野熊的机会较少,但是由于近年来各地加强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野熊的种群数量逐渐扩大,在野外遇见熊的几率也大了许多。万一在野外遇见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与熊相遇,首先考虑的是怎么逃跑,不要指望徒手与熊搏斗能够获胜,尤其是发怒的熊。
(2)看到熊再逃跑,或者是熊已接近自己时才想到离开,这时已经非常被动。其实,有经验的人在没有看见熊的时候,或者说在熊还没有发现自己的时候已经知道附近有熊了。在野外,声音会传得很远,熊在附近活动就会有噼噼啪啪的声音。也可以通过熊的粪便和足迹判断是否有熊,并根据粪便的新鲜程度和足迹的新旧、方向来判断熊的位置、距离等信息。
(3)研究表明,熊不怕火,但害怕没有听到过的声音。想办法弄出各种各样奇怪的声音也许会吓跑它们。如果身上有救生哨,在熊要扑向你的时候突然吹响,熊肯定会大吃一惊。在它定神的时候赶紧逃跑。
四、毒虫叮咬在野外活动时,尤其是夏秋之时,容易被毒蚊毒虫等叮咬。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用下述方法急救。
被毒蚊虫叮咬,将随身携带的清凉油、风油精或红花油反复涂擦患处。如有三棱针,亦可先点刺放血,挤出黄水(毒汁)后再涂抹以上药品效果更佳。如果被蝎子、马蜂、蜜蜂蜇伤,一定要用锋利的针将伤处刺透,挤压肿块,将毒汁与毒水尽量挤干净,然后用碱水洗伤口,或涂上肥皂水,小苏打水或氨水。无针之时,也可以用煤油将碱面调成糊状涂抹患处,有解毒、止痛、消肿、止痒的作用,亦可用2片阿司匹林研成粉末,用凉水调成糊状涂患处同样有效。
民间验方中有用葱叶、葱头或大蒜捣成泥状涂抹患处,或用新鲜乳汁反复滴涂于蜇伤部位,或用新鲜仙人掌洗净去刺,捣成泥状涂于伤处(每日换2-3次),均有解毒止痛、杀菌消肿、止痒的作用。如果平时捉到蝎子或马蜂,可用白酒浸泡备用,凡有人蜇伤,将泡好的酒涂于伤口部位即可。
若不慎被毒蜘蛛、蜈蚣、蚰蜓、蜂、蝎等所谓的“五毒”虫咬后,肿痛难忍,肤色碧绿,甚至溃烂,在交通不便不能直接送往医院的情况下,急取大雄鸡鸡冠之血滴涂于咬伤部位,每隔30分钟到1小时涂搽一次,可起到拔毒止痛的作用。如无鸡血,可取蜗牛数只,火烧研磨后涂患处。如系蜈蚣咬伤,可捉活蜘蛛一只,捣烂涂于患处,数分钟即可止痛,一日可痊愈。如有条件,可将白矾、半夏二味各等分,研成粉末用醋调后涂处,即可止痛。
另外,当被蝎子蜇伤后,应立即用绳子在伤口的上方3-5厘米处扎紧,以防被蝎毒污染的血液流入心脏,并用双手在伤口的周围用力挤压伤口,直到挤出血水,而后应涂些浓肥皂水或碱水,用苏打水洗涤,再用5%浓度的高锰酸钾泡,也有一定的效果。
五、蚂蟥叮咬蚂蟥是危害很大的虫类。遇到蚂蟥叮咬时,不要硬拔,可用手拍或用肥皂液、盐水、烟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盘处,或用燃烧着的香烟烫,让其自行脱落,然后压迫伤口止血,并用碘酒涂搽伤口以防感染。
在野外行进中,应经常查看有无蚂蟥爬到脚上。如在鞋面上涂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蚂蟥上爬。涂一次的有效时间为48小时。此外,将大蒜汁涂抹于鞋袜和裤脚管,也能起到驱避蚂蟥的作用。
获取更多野外生存类知识,请关注“野外求生指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