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专业内看来,心理健康是个各种心理素质综合取得一定和谐,比如我们可以说一个人“自信”“乐观”“豁达”“勇敢”等等,但也就意味着存在“自卑”“悲观”“狭隘”“懦弱”,它们并不具有绝对的可量化的特征,也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之分。很多心理学家和励志大师的著作里都会举例说:一定程度上的自卑能激发个人奋斗精神,形成了要摆脱自卑的压力,这种压力也就是成功的动力。
同时也要明确,心理健康也是因时而变,因时进化的,是一种理想和追求,没有止境。 但无论如何,现在我们总可以概括地谈一些具体的“指标”的,或者就象我在题目中提到的“标准”。
1 、智力。
智力培养是首要因素,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这里不多言。
2、 自我兴趣,自我接纳。
对自己有兴趣,能接纳自己。这里应该解释一下,要指导孩子在成长中能逐步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并且自己的特点无论好坏优劣都能先自我接纳,这样当孩子的认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想要改变自己就容易多了,因为“承认和接受了现实,改变就轻而易举了”,并且这样的品质,能保证孩子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自己的情绪能适当控制,不会随意迁怒。
3、社会兴趣。
这一点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很重要,因为人是群体社会的一分子,最终是要到社会交往中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实现其自我价值。要把孩子“推出去”,千万不能被家长自己的“价值观”“认同观”左右孩子的社会交往兴趣,要充分相信孩子自己的交往观念,本着“从现在开始,帮助孩子找到更多知心朋友”的指导原则,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奠定一个“群众基础”,现在很多心理专家都认同“朋友是最好的心理医生”。
4 、知觉现实,接受现实。
一切人类都应该良好接触现实,正如哲学书籍中常常罗嗦的那样,这样做可以激发自己的能动性去改造环境,使之更好地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促进个性发展。但需要家长朋友们注意的是后者,是“接受现实”,观察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时,如果已经是力所不能及的时候,要及时帮助他修正目标,改变计划,或者重新选择方法来适应现实,这样可以有效地制止孩子成长中可能形成的不自信心理。还要教会孩子,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理性生活态度。
5、 高耐挫力。
现代社会要求人比过去有更强的应付危机的技巧和耐心,能容忍自己和他人的错误,自我克制。家长的意识里应该时刻注意到这一点。事实上,在这方面,家长在处理类似事件时的表现就是最好的对孩子教育的机会。不妨在与人发生矛盾时,特别是夫妻矛盾时,首先想到这是个教育孩子的机会,这样一来,双方矛盾可得到理性的控制,孩子也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
6、 灵活并能接受不确定。
灵活就是不要墨守成规,家长们要注意哈。能接受世界上的一切不确定性,社会进步了,充满了各种机遇,绝对的肯定性是不存在的,从现在开始就得告诉孩子这一点,不要让他固执地失望,而是善于做到“转化为优势”,接受并欣赏不确定性。如果您感兴趣我可以给您讲一个上世纪日本著名的独臂摔交高手的成长故事,这里先不罗嗦了。
7、 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富于开拓。
这几句您看了一定先笑一下了,因为太熟悉了嘛。但是,我提醒家长朋友的是,关注孩子在冒险、创新、开拓自己的“小天地”时,不要蛮干,这样做的结果是会让孩子长大后拥有比较纯粹的“冒险”“创新”“开拓”精神。
8、 追求长远。
简单的训练就是要用一定的时间和事实让孩子明白,今天吃很多糖,后天就得去看牙医了。
9、 富有同情心。
让孩子具有爱的能力。这我就不说了,那一位家长也不希望小家伙不孝顺吧,那你展露一下您的同情心和爱心吧,呵呵。
10、 民主的性格。
孩子虽然是“小皇帝”,但“天子犯法,与民同罪”。
发表评论